作为“陇上旱码头”,被称为“西出长安第一城”的平凉是我国历史上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然也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在金鸡报晓之际,就和大家一起来谝一谝平凉乡党过年的九类习俗。
1.赶大集杀年猪备年货
每年进入腊月,街上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红红火火,人潮人海,乡党们赶大集其实更多地是为了感受过年的气氛,沾沾喜气。“小孩小孩你别哭,进入腊月就杀猪”,平凉人很好客,为了庆祝新年,正月里招待亲朋,在腊月二十三前后许多人家会把养了一年的猪羊鸡鸭杀掉做各种硬菜。
2.打扫屋子穿新衣
每到过年人们最常说的就是辞旧迎新,告别过去不光要从心理上挥剑斩旧丝,也要从穿着,居住上全面迎新。过了二十四后家家户户都要擦拭各个器具物件,清洗窗帘被褥,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大人小孩老人都会换上新装,收拾得利利索索,迎接新春来临。
3.春联门神窗花全贴上
每当年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的两侧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子,看上去稳重而喜庆。有买来的,也有亲自动手把新年愿望写上去的,街道上也有许多义务帮别人代写春联纳福的,贴门神是为了驱凶祈福,多数以秦琼敬德的形象为主,有的人家心灵手巧,会剪出各式各样的窗花贴在窗户上,以示喜庆吉祥。
4.年夜饭后齐拜年
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对一家人来说意义非凡,既意味着一家人的团聚,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天伦之乐;也体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互敬互爱的血脉之亲。俗话说:“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除夕饭除了丰盛的年货外,少不了有团圆之意的饺子混沌。吃完年夜饭后晚辈们会向长辈拜年表达感恩,之后为了表达对新年时光的珍惜,年轻人会熬夜守岁。大年初一一大早起来,长辈会带着晚辈去邻家或同宗互相拜年道贺。
5.鞭炮烟花中迎新春
除夕之夜和大年初一清晨都兴放炮,到了凌晨家家户户噼里啪啦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响彻大地,达到高潮。对于过去的小孩而言,过年之时都是要亲手燃放炮仗的,也会跑到别人家里去看烟花,每当鞭炮齐鸣,烟花飞舞的时候,人们的情绪会全部释放出来。
6.初一早上吃长面
平凉地区的长面以灵台的酸汤面最为出名,具有细、香、柔、长四个特点,讲究“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九品,俗谚说:“下到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一条线,走过七州与八县,没吃过这么好的面。”过去凡是招待亲朋,女主人都会端上柔嫩劲道,汤香扑鼻的手工长面。逢年过节又有了新的寓意,大年初一美美的吃上这么一碗,预示着新年多福多寿。
7.走亲访友拉家常
大年初一之后,就开始到亲戚家拜年了,一般还有来往的亲戚都会去一一拜访,一方面是看望亲人,送上祝福;一方面是互唠家常,拉近关系,俗语言亲戚要常走。这时候小辈可以趁机收到好多压岁钱,这是小时候很期待的事情,送小辈压岁钱的寓意是镇恶驱邪,保佑平安康健。
8.耍社火踩高跷吼秦腔
西北人豪爽爱热闹,为了表达节日的喜庆,不光要吃好喝好,还有专门的娱乐节目。小时候在街上总能看到形象多样,双脚踩踏木跷表演舞对。老一辈都会参与到社火中来,小一辈也会打个酱油跑个八字,敲锣的敲锣,打鼓的大鼓,扮演的扮演,记忆最深的是关二爷的《出五关》,能歌会唱的借此机会常常吼上几声秦腔,很是酣畅淋漓,尤其以元宵节为高潮,不光为了庆贺,更为了祭祀先祖神灵,祈求福祉。
9.祛病消灾都燎疳
花灯元宵过后到了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燎疳,这天晚上,夜幕降临的时候,几乎家家篝火,人们会把除夕那天贴上去的春联、门神年画扯下来一并点燃,这时候家家门前火焰闪动,火光鞭炮声相互交织,整个大地红彤彤的,映照在各自的眉眼里。燎去了以往的困厄和晦气,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新春,这时候持续了一月的春节将落下帷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淡,但是到火车站一看春运的拥堵,我们会发现其实人们对于过年的期望一点也没减少,这种辞旧迎新,祈福驱凶的团圆文化是融进我们血液里面的。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光要继承传统,也应该根据新的环境做出相应调整,这样年轻一辈就可以更好地参与进去,更多地感受到过年的滋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