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象,
有一大群孩子正在麦田里玩游戏,
数以千计的小孩,
周围没有一个人。
没有人比我年纪更大,
我站在疯狂的悬崖边,
我必须要做的就是抓住那些人,
那些会越过悬崖的人。
我知道这很疯狂
但这是我唯一想做的事情。
——《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开心的求学经历及潘西中学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1月1日出生于纽约一个富商家庭,父亲是一个犹太商人。15岁时,他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学习,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这段经历成了塞林格写作的灵感之一,。《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潘西中学,就是来自这段不怎么开心的求学经历。
从军事学校毕业后,父亲想让塞林格继承家业卖火腿肠和奶酪,以后成为一个熏肉大王。但是塞林格对继承家业没有任何的兴趣,他更想去大学学习创造性的写作,两人僵持不下。在关键时刻,塞林格的母亲发挥了作用。塞林格的母亲认为塞林格在文学上很有天赋,支持塞林格去哥伦比亚求学。
塞林格就这样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拜在了惠特·伯内特教授的门下。
惠特·伯内特是一个治学严谨的教授,也是美国著名的《故事》杂志的编辑,他非常注重小说的故事性。因为写的短篇小说个人风格太强掩盖了小说故事性的缘故,塞林格没有少被惠特·伯内特奚落。不过惠特·伯内特毕竟是一个爱才的人,他看出了塞林格在文学上的独特天赋。在打击塞林格之余,惠特·伯内特教授也给予塞林格很多写作方面的指导,他后来还花25美元买了塞林格第一个短篇小说。
在哥伦毕业大学求学期间,塞林格写了很多短篇小说,其中一个叫《冲出麦迪逊的轻度反叛》,惠特·伯内特很喜欢这个作品中塑造的霍尔顿•考菲尔兹形象,他鼓励塞林格将它写成长篇小说。虽然塞林格当时主要以写短篇为主,对自己能否将霍尔顿•考菲尔兹写成一个长篇并没有把握,但是惠特·伯内特的评价对他是一个很大的鼓舞,这也让塞林格萌生了要写一个长篇小说的念头。
可以说没有惠特·伯内特教授,就没有后来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长篇小说版本。
被女友背叛,这是塞林格痛恨电影和好莱坞的根源
塞林格的女朋友奥娜是著名喜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她家世显赫,长相漂亮,喜欢和作家交往。不过奥娜也有富家子女的一些通病,任性,生活浮夸。奥娜一直向往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下生活,在和塞林格交往了一段时间,奥娜透露想去好莱坞发展的想法。
塞林格并认可奥娜的想法。在塞林格看来,好莱坞是一个很低俗和没有文化的地方,他们拍的电影只是给那些不看书的消遣的,但奥娜还是执意要去好莱坞发展。
到了最后,塞林格只能妥协。
毕竟塞林格并不是一个很善于交际的人,而他与奥娜的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不是塞林格主导的。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一样,年轻的塞林格敏感、孤独,他会因为女朋友奥娜的任性、轻浮、虚荣和她吵架,但是最后又会跟低声下气地跟她道歉。
在局外人看来,塞林格和奥娜的这段关系其实一开始就是个错误。不过当时的塞林格被奥娜迷得神魂颠倒,他甚至还决定以后要和奥娜结婚。
1939年,日本的飞机偷袭了珍珠港,于是美国宣布加入同盟国的阵营正式参战。
塞林格当时还没有毕业,也并不喜欢战争,可他还是穿上军装走向了战场。在训练的时候,塞林格的脑子里一直想着那些未完成的小说。当然,也想着他的女朋友奥娜。然而就在塞林格快进入战场时,他从报纸上得知了18岁的女朋友要和世界上最伟大的喜剧家卓别林结婚的消息。知道这个消息后,塞林格简直要被气疯了。
这段被背叛的感情让塞林格非常痛苦,过了很多年他都没有真正释怀。
后来,在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开头,作者借霍尔顿•考菲尔兹回忆哥哥DB用不屑的文字表现了他对电影和好莱坞的愤怒:“这会儿去好莱坞做了婊子——这个DB,我最讨厌电影。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这段话表面上是对写小说的哥哥去好莱坞感到很愤怒,其实是在骂背叛了他感情的奥娜。
为了走出二战留下了的心理阴影接触并迷上了神秘宗教
诺曼底登陆并不顺利,塞林格和他的战友被投放错了位置。塞林格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炸弹撕成碎片,却无能为力。在战场上的每一天,塞林格都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生存下来将自己的小说写完”,这是入伍以前恩师惠特·伯内特对塞林格的教诲,也这是他活下去的唯一信念。
随着盟军在欧洲战场接连胜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期投下了原子弹,二战终于结束了,但是这场战争对塞林格的心理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二战结束以后,塞林格在一座疗养院里住了好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塞林格完全没有办法写作,即便是白天他也会做梦。出院以后,塞林格和一个护士结了婚,并且将他带回来见了家人。不过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六个月,因为塞林格怀疑他的妻子是纳粹的医生。
没有过多久,塞林格和恩师惠特·伯内特也闹翻了。塞林格本想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在惠特·伯内特任编辑的《故事》出版,两人也已经谈得七七八八了。现实的情况是恩师所在的杂志因为财务出现了问题不得不和另外一个公司合作,结果另外一个公司拒绝了塞林格的短篇小说集。小说被拒绝后塞林格感觉自己被背叛了,在和恩师惠特·伯内特大闹了一番以后转身离去。
在塞林格最沮丧徘徊的时候,他认识了一个印度的宗教人士。在这位宗教人士的指导下,塞林格开始练习打坐、冥想。这些行为方式在外人看来有点古怪,但是却极大地改善了塞林格的身体健康状况。后来,塞林格终于可以坐到打字机前写作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长篇小说就在这时候完成的。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以及它空前的影响力
1951年7月16日,塞林格的第一本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
由于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反英雄的形象霍尔顿•考菲尔兹,写出了很多年轻人的苦闷,小说出版后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成为当年的年度最佳畅销小说。
小说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兹的形象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仿效。那时候在纽约的大街上,地铁上,总是可以看到许多戴着红色鸭舌帽将自己打扮成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兹的人。
有的书迷在行为上模仿霍尔顿•考菲尔兹,有的书迷还发展到窥探小说主人公的生活,这让塞林格感到很是苦恼恼。
有一天晚上,塞林格从外面走回来,遇到了一个戴着红色鸭舌帽的人。那人手中拿着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一走过来对塞林格说:塞林格先生,我想我就是你小说的主人公,你怎么知道我这么多事情呢?塞林格听了吃惊得瞠目结舌。
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还有两件不得不说的事情。
1980年,“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侬在纽约的街上被一个叫做马克·大卫·查普曼枪杀。他对外界说,他杀约翰·列侬的原因都写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了;几个月以后,有一个名叫约翰·大卫·欣克利的人向美国的总统里根开枪。后来,警察在的旅馆房间里发现了一本翻得破破烂烂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两起极端的事情都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有关,这本书在美国青少年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成名后的隐居生活以及被青少年背叛的经历
成名最初的新鲜感过后,塞林格开始对各种应酬感到不胜其烦。
为了能够专心写作,塞林格离开了城市搬到了一座偏僻的森林木屋里,从此也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在这里,塞林格和第二任妻子克莱尔·道格拉斯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
塞林格的避世和与神秘宗教理不清的关系激起了外界的窥私欲,几乎所有的美国出版机构都在打听塞林格最近有没有新的小说要出版。一些新闻机构则想了解塞林格最近的情况。
尽管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不再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可是塞林格还是很关心孩子们的成长。有时候他会参加一些青少年的活动,和他们一起听音乐、聊人生。
不过后来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改变了这一切。
在一次活动结束以后,一个长相漂亮的女孩走过来,她向塞林格提出想采访他并将采访内容发到学校的校报上。塞林格本来已经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可是听到女孩说是将采访内容发表在校报上,于是欣然接受了女孩的采访。只是这位女孩最终辜负了塞林格的信任。
没有过多久,塞林格见到自己的采访被发表在了报纸上。
发现自己被一个孩子欺骗以后塞林格感到非常气愤,他对外界的不信任感也变得愈发强烈了。
为了防止外人窥探自己的生活,塞林将自己生活的小木屋外又加了一道很高的栅栏。如此一来,站在外面的人再也无法窥探里面,所有的人塞林格都拦在了世界的外面。塞林格和妻子、孩子住在这个自己建造的城堡里,整天除了写作就是冥想。
塞林格的妻子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是不正常的,一直劝说塞林格去和外界接触。后来塞林格听从妻子的意见去见了自己的恩师惠特·伯内特,两人达成了和解。
生前一直拒绝再出版小说和将《麦田里的守望者》影视化
隐居的期间,塞林格写了不少小说,但是他一直拒绝将这些小说出版。
在某一段时间,塞林格也意识到,这样沉迷于写作是不正常的。塞林格也一度尝试过放下写作,照顾自己的妻子、孩子,后来他和妻子又生了一个小孩,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塞林格和第二任妻子的婚姻最后还是走到了尽头。
和第二任妻子离婚以后,塞林格隐居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康沃尔森林的一座小木屋里。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个只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自出版后总共售出了6500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直到现在,它每年还能卖出超过25万册。
因为霍尔顿•考菲尔兹在青少年群体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很多电影公司找到塞林格的经纪人表达了要将《麦田里的守望者》拍成电影的想法。不过,这些想将《麦田里的守望者》影视化的提议,最后无一例外都被塞林格拒绝了。
在塞林格看来,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唯一一个能够主演《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兹的人,而他自己当时的年龄又太老了。
2010年1月27日,一代文学巨匠塞林格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但是他塑造的霍尔顿•考菲尔兹的形象将永远留在读者的心中。
世上写青春小说的人有千千万万个,但是毫无疑问,塞林格是写得最好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