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中原地区总会经历一场雨水。雨有时候下的很大,坑满,塘满,就连田间的沟里,水都满了。庄稼最怕水淹。每当这个时候,大人们就套上个塑料布,扛着铁锨,去田里放水。水放不出去,庄稼就得被淹死。到得地头,放眼四望,田里已是汪洋一片。还能往哪放水呢。地头排水渠里水满了,放不放,都是一个样子。排水渠里的水一满,就是个灾难。
远地里走亲戚的人说,下游被人堵了,那里的人怕水流到他们那去淹了自家的庄稼。村里的年轻人听了,窝着气,扛着家伙就去下游放水。冲突少不了的,庄稼是农民的命,为了命啥不敢干。
村子里水塘满了,养了鱼的,还要防着鱼顺水流走。养了鱼的人家,夯几根木头,绑上纱窗,堵着水口,水能流走,鱼过不去。有渔网的,就用渔网。这天气,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来场大雨。纱窗网眼小,被冲走了都不好说。
农村的雨,不同于城市的雨。城市的雨,一停下来,隔天就不见了踪影。农村的雨总会流连一阵子,少则几天,多则半个月。农村的路大多是土路,雨一下,泥泞不堪,车马难行,拖拉机在这样的路上,足以笑傲车届了。
农村人喜雨,也怕雨。旱天盼雨,雨天怕雨。古时候的农民看天吃饭,就是这个样子。有的年份,雨下的久了,庄稼被淹,补种的日子一旦错过,一季也就这么荒废了。
小孩子不懂这些,在他们看来,雨是好的。下了雨,毁了路,就能不去上学了。大雨过后,沟里、塘里,都是水,有水就有鱼,至于哪来的,才没那个心思管它呢。天气依然酷热,大人们想着法子补救庄稼,也管不得小孩子了。获得自由的孩子们,就在村子周边的沟里渠里寻宝。那时候的小孩子买不起渔网,就连纱窗也难得有一块,一双小手,比啥渔网都好使。沟里的鱼,大都是被水冲过来的,天一转晴,水很快蒸发了,等能看到水里的鱼的时候,捉起来就容易多了。
穿着裤衩,赤着脚,下到水里,蹚个几遍,水就混了,鱼就受不了了,仰着头,露着嘴巴,大口大口地吞着空气。露出嘴,鱼就暴露了。双手从水下慢慢靠近,不要惊了鱼。手到了鱼下,迅速的合拢。·反应快的鱼儿,仍然会跑掉,晕了头的鱼,只有等待着被捉去。露头的鱼,捉了差不多了,就把水泼干。鱼没了水,就要了命了。一条条裸露在泥坑里。小时候看书少,不懂,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真真实践了一把“浑水摸鱼”。
沟里的水干了,塘里的水也浅了。夏天,热。小孩子就会跳到塘里玩水。说游泳谈不上,最多是个狗刨和仰泳。不过,潜水还是有点能耐的。鲫鱼是生活在水底的鱼,往往在淤泥里做窝。小孩子会比赛谁能在水里摸到鱼。水塘里的水是浑浊的,眼睛睁开会痛,闭上眼睛只能摸了。一头扎进水里,贴着水底,坑坑洼洼摸个遍,憋不住了,就窜出水面,呼吸两口,又钻下去了。还别说,大孩子还真摸上条半斤多的鲫鱼。一群孩子兴奋了半天,想着怎么吃才好。年龄小点的孩子,大多摸不到水底的鱼。不过,他们也有他们的乐趣。
村子里的水塘边会种上树。树根能固土,树成才了也能卖钱。雨水大了,也会把树干没到水里。年龄小点的孩子,爬到树上,模仿着各种动作,跳水。玩够了跳水,就顺着树干,钻到水下,摸树根洞里的鱼。小鲫鱼和螺蛳喜欢躲在树根里。能摸到一个小鲫鱼,也足以高兴上半天。在河边挖个小坑,泼上水,把鱼放里面,继续去摸。也有倒霉的时候,摸着摸着,手指头感觉到一种软软的疙疙瘩瘩的东西,捧出水面一看,是只癞蛤蟆。小孩子多怕这个,只因为它长的难看,拿在手里,心里头毛毛的。因为长的太难看,癞蛤蟆吃过很多亏,有时候甚至生命,虽然它是益虫。
天气炎热,时间一长,就旱了。水塘里的水越来越少。水塘里的鱼,却越发显得多了起来。不知道是谁第一个下塘摸鱼,大家都下去摸鱼,大人小孩,挽了裤腿,弯了着腰,双手没在水里,摸索,感觉着。手下一有动静,就是有鱼了。躲在泥里的鱼,最好抓。摸到了鱼,一阵兴奋,抓着鱼就往岸上跑,生怕鱼掉到水里。塘里热闹,岸上人也拥挤。女孩子和那些爱干净的娃,或坐或站,看着他们的热闹。鱼分不到,兴奋总能传染点。
大了,再想去摸鱼,找不到地儿了。
谨以此系列,纪念那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