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曾说:“不要囿于前人的成就,不要怕犯错误,这两点都需要勇气。”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文化沉淀,精华与糟粕紧紧的纠缠在了一起。面对这样的情况,要么将其拒之千里之外,要么不加以区分乱用一通,两种选择都会给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文化,正确把握时代方向,为中华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期焕发新的活力。
传承,是为了发展,发展才能更好的传承。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一套具体的做法和合适的路径。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近百年来的文化讨论来看,一些相同的主题几乎过几年就被重新提起,老是在批判传统——重建传统——再批判传统——再重建传统里兜圈子。结果是,在如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犹豫彷徨了。从最基础的典籍着手,从最基本的文明礼仪和规范做起,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做扎扎实实的工作。现代化。这里的现代化主要指的是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既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规划,加大投入,特别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