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尔良(New Orleans)其实并不新。
它是美国南部一座古老的城市,靠近密西西比河河口,是除了纽约外第二大海港城市。
如果以城比人,美食应该是新奥尔良好看的脸蛋,爵士乐就是它有趣的灵魂。
说起爵士乐,《爱乐之城》的男主塞巴斯汀,就一位坚守复古路线的爵士音乐人。距离影片上映已有一年,或许我们还会伤怀影片中懂得变通的好友Keith所说的:
“你抱着过去不放,但爵士讲的是未来”。
寻找爵士乐,最有名的是波旁街,每当夜幕降临,波旁街就变成一片音乐的海洋。
诚如电影里的情节,长街尽头的酒吧里,若即若离的灯光轻抚过每个醉眼迷离的脸庞。
古典和现代的爵士乐、布鲁斯、摇滚乐从敞开的店门里汹涌而出,在街面上横冲直撞。
爵士乐从19世纪80年代在美国新奥尔良萌芽。
之所以被称作“Jazz”,是一位杂耍艺人在酒吧喝多了,伴随着乐队演奏,他喊出“Jass it up,boys”,这句话正好和随兴摇摆的感觉相吻合。现场的客人在他的喊叫声中,气氛更加热烈。
酒吧老板看到后非常感谢,在隔天的乐队海报上写到“Jass Band”,于是这种尚未命名的音乐就被称为“Jass”。但有人恶作剧把海报上的“Jass”的“J”涂掉了,这个词就变得不太雅观。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酒吧老板只好把“Jass”改为“Jazz”。
90年代开始,波旁街一带就被认定为新奥尔良合法的"红灯区" 而妓院大多会聘请乐师为脱衣女郎伴奏,一时间,这里就成为了爵士乐的大本营。
可能是因为有着"红灯区"的前科, 波旁街给人的感觉总带着一股风尘味。
比起名扬四海,人头攒动的的波旁街。
拐个弯的圣彼得街有一家"年久失修"的乐吧,这里汇聚着更多的当地人,只靠大家口口相传,每场演出前门口都会排起长龙。
这里就是典藏厅 。
爵士乐大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曾说过:" 典藏厅是你可以听到所有好音乐的地方。"
这里为了保存和延续美国传统的新奥尔良爵士乐而建,是音乐表演场地,也是巡回乐队、唱片公司和非盈利组织。
作为新奥尔良爵士乐的最高殿堂,典藏厅却有着十分朴素,或者说简陋的门脸儿。
弯曲的铁架支撑着陈旧的门廊,一根铁链吊着一块近乎黑色的木板招牌,上面刻着金色的 " PRESER VATION HALL"。
木门久未粉刷,里面的小演奏厅可以容纳60人左右,所谓观众席只是简单的摆放了几排长凳,前排是可以坐的地垫儿。
空间局促,灯光昏暗,不卖饮料不做广告,但每天晚上都会有3场演出,每场45分钟,演出频率非常高。
这里的乐手犹如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守护神一样,他们坚守着,让每一个观众听到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曾经听到的所有好音乐。
因为2005年的卡特里娜飓风,新奥尔良受灾严重,居民纷纷撤离,是继底特律之后美国第二个市区人口出现大规模下降的大城市。
由于游客们的敬而远之,典藏厅关闭了整整8个月。灾难过后,有一半以上的乐手都迟迟没有返回新奥尔良。为了凑够乐队成员,白人乐手和黑人乐手开始合作组建乐队。
爵士乐手们用浪漫表达着人生,又用生活讲述着音乐的故事,让新奥尔良这片爵士乐的发源地继续着它的传奇。
只要你有幸看过典藏厅的演出,你就会明白那种不可言说又独一无二的魔力。这个有着200年历史的地区,只有典藏厅是目前能够欣赏到最原汁原味的新奥尔良爵士乐的唯一去处。
不会因为环境而影响自己,即使经历飓风,新奥尔良的灵魂也依然高昂; 不会一味地迎合或沉沦,它永远保持着狂欢的气氛。
几乎每一种爵士风格都活跃在舞台上,早已突破了种族和国界的限制,新奥尔良以爵士之都的形象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旅行者。
爵士乐在200多年的探索尝试中,历经“七十二般变化”。
不变的是爵士人的初心与浪漫,
还有那家典藏厅里的浓情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