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1点多了,朋友叶蕴发来一条微信消息。
“在吗,有没有睡觉?”
“在。”我秒回。
“有没有打扰你?”她小心翼翼。
“没有。”
悄悄地说,如果不是有美女提神,我下一秒可能就在打呼噜了。
“我儿子在读技校,最近开始厌恶读书,想要自己去打工赚钱。我很烦躁……”
蕴的儿子18岁了,最近嫌爸爸妈妈给他的钱不够花,说要买几百几千块的衣服,还要买苹果8的手机。面对儿子突然的变化,她显得很慌乱。
“最近他不想读了,说读书浪费时间,他准备要去赚钱。他对生活有自己的想法,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然后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蕴显得很无助,“他要我帮他向老师请一周的假,让我给他一次机会,他要证明自己的实力。我该怎么做呢?”
“那就给他机会啊,”我果断地说,“这不是什么坏事情。”
“可是我老公是那种很传统的人……”她有些顾虑。
“你确定孩子不是因为得不到钱买衣服买手机而故意说不读书要创业来给你施压吗?”我想排除这种极端的可能。
“没有的,他现在每个星期回来都会去打工,就是给自己买衣服的,我没有怎么给他钱花。”
“这不是很好吗?”
后来,我帮她一一梳理了事件背后积极的动力以及给他机会会如何。让她从当前的“不好”中看到“好”。
我是这样回复她的。
守望比守护更重要,毕竟孩子已经长大了。关于他不想读书想赚钱的现状,堵不如疏。你得支持他尝试,这是成长中重要的部分。以下是要点供你参考。
①请假时长必须在学校同意基础之上。
②孩子对这几天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计划。
③期末考核标准必须是可量化的。
④约定好从他开始实践就要每天写下内心感受,好的坏的都要写。简洁明了的,只表达实现目标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⑤请假后,不管他具体怎么利用,都不要再去批评或指责。
通过梳理,蕴的思路清晰多了,心情也舒展开了。
前些天,结束一个早恋案例,我发布了一篇关于父母如何应对孩子早恋的文章。评论区,有一个读者讲到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们班上就有一对,一下课就卿卿我我的。老师中立,家长谈话,至今还在发狗粮。因为他们反应没那么大啊,顶多是说说会影响学习什么的,结果还一不小心帮助他们登上了班级第一第二。原来都是学渣来着,现在桌子上的书,堆得都快把整个挡住人了。所以,家长的正确对待真的很重要,现在搞得我都好想谈个恋爱来帮助学习了。班上因为家长和老师态度的原因,有一次考试,三对“小情侣”全进入前十,原来都在中游以下呢。
记得《富爸爸穷爸爸》的合著者莎伦•莱希特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有一段和她的儿子的经典对白。
1996年的一天,一个孩子从学校回来,情绪非常低落,他说他已经厌倦了学习。“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学习那些一辈子也用不到的东西呢?”他抗议。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如果你学得不好,就进不了大学。”
“我并不在乎上不上大学,”儿子说,“我只想发财。”
“如果你不能大学毕业,就找不到好工作,”我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惊慌和关爱,“如果你找不到好工作,又怎么发财呢?”
儿子笑了,带着一点厌烦,慢慢地摇了摇头。我们以前多次谈过这个话题,他低下头,转了转眼珠,显然,我那母亲的智慧之词,在他拒绝倾听的耳朵面前,又一次失灵了。
“妈妈,跟上时代吧。你看看周围,那些富有的人并不是因为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致富的。看看迈克尔•乔丹和麦当娜吧,再看看比尔•盖茨,他从哈佛退学,创立了微软,现在是全美最富的人,他才30多岁。还有一个棒球投手,每年能赚400多万美元,有人甚至认为他智力低下呢。”
无论是“不想读书想创业”、“早恋”,还是其他个性化的想法。父母都应该用开放的接纳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用品,他只是借由我们的身体来到了这个世界。孩子是上帝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很多的时候,父母之所以担心,是自己能力有限。为了自己能够长久呆在舒适区,他们会用传统的文化来约束和麻痹自己以及孩子。这种担心,本质上是不信任,是掺杂了父母私欲的否定暗示。如果仅仅因为父母担心,孩子就要言听计从,那父母的爱,将会成为孩子发展道路上的巨大灾难。
谁的青春里,没有年少轻狂?人们所追寻的,一直都是幸福,而非什么真理。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果断地摈弃“守护”,学会真诚地“守望”,守望青春激荡的小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