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提祖师的各种猜测与文章早已泛滥,读者学者们旁征博引各抒己见,每一篇论调都看似有十二分道理。
菩提祖师何许人也?提准道人、如来佛祖、燃灯古佛、太上老君、南海观世音、悟空本悟、菩提本人,大家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依据。
我想到菩提祖师,脑子里出现的是下面这张脸,啧啧,有意思有意思。
我以为菩提就是菩提,不引论据,就说说想法。
这是一本书,书中有个猴儿,这猴儿是主角。主角一出场就展现了极高的天资悟性。悟性高归高,总得有人教,72般变化要无师自通,生来就会筋斗云,那真的蛮扯的。神童也要上学啊,只是人家比一般人学得快罢了。
教本事的师父就是个人设,教完了,师父在书中的任务完成了,功成身退。一脸严肃和猴儿说:“以后也别跟外人提我,你说出去了我一定能知道。你要是在外面干坏事儿我就来嫩死你。”为什么呢?作者后面不需要他出现了呗。况且要是菩提一直出场,唐僧老脸往哪儿搁?
简单总结一下,百家争鸣各抒己见这是个好事情。同一个角色,阅读者的知识积累不同阅历不同角度不同,完全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曾有这样的一段名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都争论了400年,据说出世之时是佚名,有说丘处机写的,有说吴承恩写的,有说是李春芳写的。和菩提祖师是谁一样,多半是看不到准确定论了。这样其实也挺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