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没有动作,主要干了3件事:
1.看大家分享的作品
2.与小伙伴交流、请教各种问题
3.偷懒发呆
我在群里、简书专栏里,把大家的输出作品看了个遍,老实说,我被小伙伴们的进步震到了。
第一天,各种趋于雷同的、干巴巴的作业
第二天,各种加入了思考、反思的作品
又是一副异彩纷呈的样子,于是群又炸了……(话说老这样炸来炸去,会不会有一天把群给炸垮了?)
I 又要搞事了
时值6月23日上午,永澄老师大抵是补足瞌睡、养好精神了,频频现身。
嗯,直觉告诉我,群里又要搞事了。(永澄老师电话多少,我也给你来一个^_^)到底是什么事呢?静静等待吧。果不其然,没一会儿,永澄老师就发布了信息,通报了网站建设的进度及共读活动的一些建设计划、考虑:
II 思考:在群里输出作品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不大喜欢用“作业”这个词(请自行瞬间脑补自己上小学时暑假临近结束的最后几天,被作业支配的恐惧),代表着敷衍、交差、必须、强迫及其它一些负面的意思,而“作品”更符合积极主动的意味,且富有艺术性、创造性。
看着这些永澄老师钦点的小伙伴,他们一定是在某些事情上做对了。
对的,六大元规范里,“作品声音”是表达一个人的能力、思维、认知水平等元素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了。这些小伙伴都在最近的几天之内输出了优秀的作品,获得了永澄老师和大家的认可。
在此,我不禁思考一个问题:在群里输出作品究竟是为了什么?
交一份作业?
把自己的笔记备份一下?
写点有的没的感慨文字自嗨一下?
展现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
都不是!
我相信,没有人愿意看300遍检视阅读的方法。再举个栗子(不知算不算贴切),假设我们点开永澄老师的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他每天发一遍那张公众号的头像,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我们要看的是更多的私照、爆料、不一样的东西……(迷妹们疯狂撒花……)
咳咳,跑题了,回来回来。试想一个场景:在自己完成了应有的学习之后,看大家的作品时,我们是不是更期望看到有启发的、有思想性的、有特点、有新意的视角,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消化知识,获得更多的认知?
然而,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如果看到的是大量趋同的内容,这对所有人的注意力、时间都是巨大的浪费。
我认为,在一个学习群体里输出的作品,应该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之一:
1.能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快、更好的消化知识
2.经过思考、再加工
3.有新的视角和观点,可以使人有所启发,产生更多的新认知
总结成3个字是:有价值
总结成5个字是:有阅读价值
总结成9个字是:有花时间阅读的价值
……
III 输出优秀作品声音的正确姿势
光幕同学整理的又快又好又完整的笔记和资料就不说了,我在《套路观察1:做笔记的正确姿势 |《快思慢想》共读》中已经对他大加赞赏过,完全符合第一个特点。老实说,完整的笔记一份就够了(这也是永澄老师直接将光墓及大家整理的内容放到活动网站上的原因),但不是说大家可以不记笔记,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暂且卖个关子。
(喵了个咪的,看着大家那么多又好又整洁的笔记,我都有点没有信心了)
那么,总结下来,在群里输出“作品好声音”的套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
1.关联:结合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思考
奔跑的蜗牛第一天的作品,在第二天被永澄老师特意拿出来作为先进案例,给大家敲黑板,相信大家都看过了。他的对每一部分知识,都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思考、反思,于是,笔记(这里指摘录老师分享的要点内容)仅仅只是一个线索或问题,精华则是对他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这份作品的价值在于,作了一个学习方法的示范:把新知识与固有认知“缝合”在一起,从而内化,并产生更多的联想和认知。
这也是永澄老师多次在主动阅读方法里强调的"与我何干"这个问题,是相同的底层逻辑。
没看过的小伙伴赶快去学习学习,这里奉上链接:
《永澄老师快思慢想读书会#D1读书笔记及反思》 by奔跑的蜗牛lxy
2.思考:游离于基础之上的深度思考
(永澄老师敲黑板)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我们来看看光墓同学第二天的作品,部分内容节选如下:
基于基础知识,光墓同学做了深度思考,直抵“检视阅读方法”这个表象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从what层面探究到了更深层的why层次来思考问题,再回到how和what层面的思考,然后扯向了其它奇怪的地方……(好吧,我们都希望你以后的作品都朝向带着我们提高能力的方向……“老司机,带带我”)
奉上链接:《快思慢想共读 Day 2 By 光墓》
3.专精:垂直领域的精进
曾丹同学做的脑图,个人认为结构得体、简明扼要、整洁清爽,让人一眼看上去就很舒服的样子,即便是像我一般的强迫症患者,心中的小我也完全不会排斥看这样清爽的脑图呢。又比如柠檬佳的ProcessOn图,也是走出了自己在垂直领域的特色道路。
4.专长:才艺/能力的有效应用
建伟的视觉卡片,通过简单的配色、写意的形象,寥寥数笔把时间、事件、人物、内容要点都交代清楚了,看上去是不是让人眼前一亮呀?(话说,左上角那个小人人和脸上的口红印搭配起来,也是蛮可爱的嘛)
5.写作形式:心灵的对话与共振
艳滨同学的作品,读来让人觉得像是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同时也是与自己的心灵在对话,完全是一种心灵能量的共振。场景是:脑海深处,远方有海浪涌动,近处听波涛拍岸,两个小人面对面的站立着,面目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似自己又似别人,一个问,一个答。
用对话问答的方式,把过去、现在、未来的认知,以及背后思考、观念演变的过程展现的非常清楚,也很富有黄金思维圈的层次感和逻辑。写作形式很新颖,让人受益匪浅。
奉上链接:《3.20170622 “爱的占有”与“爱的连接”》by 艳滨
(还有更多小伙伴的优秀作品,因篇幅所限没有一一列举)
IV 总结
如果没有像奔跑的蜗牛那样关联思考,那么可以像光墓做深度思考;
如果不能像曾丹、柠檬佳一样领域专精,那么可以像建伟一样在其他地方展现专长;
如果上述能力都没有,那么就像艳滨在形式上创新;
……
而如果上述都没有,比如我这样一没文笔、二不幽默、三没专长、四没思考,只好把大家的优点、套路分析分析,收集下来供自己学习、自娱自乐,大抵也是可以的吧。/捂脸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呢?有什么对大家有用的作品呢?大胆分享出来吧!
期待佳作!
我是260-云南-月夜吸血鬼
在《快思慢想》共读活动中,
期望使用略过得去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为大家观察《快思慢想》及各位大神的方法和套路。
有说的不对、存在偏差的地方,热烈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