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神圣演义”系列之 卷一 天命演义
黄帝飞升上天,却见天庭门外,广成子、赤松子正在等候。黄帝紧步向前:“感谢二位上师。”广成子说:“很好,很好,终成正果。”赤松子说:“可是老夫,还得一次次入尘。”黄帝说:“您是得道仙人,如意自在,不走就不走。”广成子笑道:“昨日天帝说了,他曾教化炎帝,还得教化尧帝。”黄帝问:“尧帝为谁?”赤松子说:“还不是你的子孙?”
赤松子摆出一副棋,棋的布局刚刚开始。黄帝细视,并不十分明白。赤松子手指几枚棋子:“它们分别代表伏羲、女娲、炎帝和您,各有各的朝代。接着便是颛顼与帝喾,他们虽然伟大,却不及此后尧舜。我们所扶助者,首先是尧帝。”黄帝问:“如何扶助?”广成子说:“他已备好《洪范》,到时递送就是。”黄帝问:“《洪范》是甚?”广成子说:“治国大法,将从天上传到人间。”黄帝说:“《洪范》于我,闻所未闻,看来福德不够。”赤松子说:“亦不尽然。上天传甚,也要等待机缘。”
赤松子拈一枚棋子,置于棋盘的一个交叉点。蓦地,天庭大门飞出一条赤龙,掠过三人头顶,直奔下界。黄帝惊问:“它要作甚?”广成子说:“我们来看人间。”
三人齐往下看,看见一个女子,正在三河之上游览。女子叫庆都,同舟二人是她父母,父亲是伊耆侯,天子帝喾的臣子。庆都嫁给帝喾,成婚后依然住在娘家。正是好春时节,三人即兴乘舟,饱览两岸翠色。庆都欢天喜地,忽儿望天,忽儿戏水,忽儿折一片柳叶吹鸣。突然,她望见一条赤龙,横空飞来。庆都不觉恐惧,只是呵呵直乐。父亲问:“你笑什么?”庆都说:“你们都没看见?”母亲说:“满目春光,别无他物。”三人还家,庆都独眠。她又想起白天那条龙,不由闭了双眼,依旧抿嘴而笑。
朦胧中,阴风四合,赤龙直扑她的身子。庆都惊醒,龙已不见踪影,身上却有涎水沫子,身旁还有一副画。画是涎水流淌出的痕迹,竟是一个红色人像,八采眉,长头发,上脸锐利,下脸丰满。旁边还有四个字:亦受天佑。十四个月后,庆都生下一个儿子,和画上人一个模样。恰逢帝喾母亲去世,帝喾整日以泪洗面,一连服孝三年,顾不上庆都母子。儿子姓随外祖父,为伊祁氏,名尧。十岁到帝喾身边,十三岁封于陶,十五岁改封于平阳,号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
九霄之上,黄帝不由叹道:“原来赤龙,投生去了。”广成子说:“赤龙虽为天子,智慧毕竟不够。”黄帝问:“又当如何启迪?”赤松子说:“先让他经历一场情劫。”
三人再往下看,却见尧帝只身出行,途经黑龙潭。潭中跃出一条巨蟒,直扑尧帝。尧帝大惊,急退五步,再一闪身,险险避开第一击。巨蟒着地,长身一个翻旋,又将尧帝缠紧。突然,一位白衣女子飘来,手执一枝柳,直击巨蟒七寸。巨蟒猛一抽搐,立即弃了尧帝,落荒而逃。尧帝见这女子,容貌精致,皮肤洁白,犹似九天仙子,赶忙揖礼:“莫非你就是姑射神女?”女子回礼:“小女拜见天子。因在蜡烛山放鹿,又曾制服一条黑龙,故被称作‘鹿仙女’。”尧帝说:“我虽与你初见,却似故人重逢。我想娶你为妻,不知意下如何?”鹿仙女说:“奴虽有意,却不想随你回宫,偏爱自家仙洞。”尧帝说:“无妨,你仍住仙洞,我常来看你。”二人来到南仙洞,自行拜天拜地,宣告婚姻。蜡烛山突放异彩,照耀仙洞如白昼。
九霄之上,黄帝赞道:“好一段佳缘!”广成子说:“亦将留一个典故,叫做‘洞房花烛夜’。”赤松子撇撇嘴:“不要只顾高兴,情劫马上到来。”
三人眨眨眼,人间已是第二年。鹿仙女生一子,取名“朱”,后世称“丹朱”。先前那只巨蟒,又到黑龙潭生事,不断吞食牧民。鹿仙女伺机尾随,趁其不备,一剑将它刺死。巨蟒有一同伴,就是先前已被驯服的黑龙。黑龙向天帝告发:“巨蟒阳寿未到,却被提前结束性命,此事不公!”天帝下令:“鹿仙女须受天谴,从此不得出山,再与尧帝往来。”鹿仙女将丹朱放在南仙洞口,独个儿隐居深山,终生不出。尧帝亲自寻找,也派人四处查访,皆无结果。尧帝肝肠寸断,神思游离,对于治理天下,早无心思。
九霄之上,黄帝说:“果是情劫!”广成子说:“时候到了。”赤松子说:“我这就去。”
赤松子飞落蜡烛山头,徒步来到南仙洞口。尧帝抱了丹朱,面容枯槁,形同朽木,口中只管呓语:“鹿仙女……你在哪里……鹿仙女……你在哪里……”赤松子挥一记拂尘,直奔尧帝脸颊。尧帝感觉火辣辣一击,缓缓睁开双眼:“你又不是仙女,关我何事?赶快走开!”赤松子大喝:“天帝派我前来,赐你治国大法,你敢沉迷私情,不管天下?”尧帝忽地清醒,急忙下拜:“原是仙翁驾到!谨请指教。”赤松子从袖口抽出一卷帛书,扔给尧帝:“你自看去,切莫误了!”尧帝接住,一看书首,大书“洪范”二字,即刻拜谢:“天帝赐书,我岂得辜负!”
九霄之上,黄帝迎候赤松子:“赤松仙翁辛苦!”广成子笑道:“什么‘赤松’?将来他叫‘黄石公’,还得入红尘。”
尧帝得《洪范》,另寻散宜女为妻,从此一心一意治国。治国七十年,得舜。考察二十年,禅让帝位。再二十八年,尧逝,葬于谷林。后人诗云:“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周初箕子向武王献《洪范》,曾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