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语》第260天之第十九篇【子张篇】。
19.10: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译文:子夏说:“君子在得到民众的信任之后才去役劳他们,没有得到信任就去役劳,民众就会认为是在虐害他们。君子得到君主的信任之后才去进谏,没有得到信任就去进谏,君主就会以为是在诽谤自己。”
19.11: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译文:子夏说:“大的道德节操上不能蝓越界限,在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分清主次,要有大局观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以完美的标准要求自己或他人显得不太现实和理性。子夏提供了一个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那就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它强调了一个人的大局观念,能够分清事情的主次。当然,细节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够主次兼顾、大德小德都考虑到,自然是很好的。但一个人的认知资源毕竟有限,又或是在两者无法兼顾时,就需要我们把握大的原则,不拘小节了。推荐你读《读懂一本书》《掌控习惯》。
19.1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子游说:“子夏的学生们,做洒水扫地、接待客人、趋进走退一类的事,是可以的,不过这些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根本的学问却没有学到,这怎么行呢?” 子夏听到这话,说:“咳!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问,谁先传道?谁后疲倦?就好比草木一样,是以细节入手来区分为各种类别的。君子的学问,怎么能歪曲呢?有始有终地循序渐进,大概只有圣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