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广告引人留意,雪花纯生赞助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的广告就是其中一个,不过我要说的不是广告,而是广告中的一句话,“匠心营造”,匠心对我来说比较容易理解,可是营造一词我却很难体会,总觉得与本该精准而冷酷的当代建筑格格不入。直到最近我才真的对营造这个词有了新的认识。
建筑诞生于这个世界上离不开其功能性,人们为了遮风避雨而有了具象的家,为了集会而有了广场和大厅,为了宗教活动而留下了当今看来无数的建筑瑰宝。我曾经以为伟大的建筑应该在于体量,技术和结构。直到读了中村好文的建筑相关书籍,又因为他而读了更多的建筑书籍,才顿悟到建筑的其他美。
中村好文一直执着于“家”这个概念中的建筑,看了他四五本书都是再讲自己建了座住宅,自己帮别人建了一座住宅,自己去参观其他建筑家设计的住宅。其中常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住宅与其住宿者的磨合,这让我不经意间感受到了营造这个概念。所有的建筑都因为居住者的接纳与交流而美丽。中村好文有本书的第一篇就是安藤忠雄的名作,住吉长屋,这个设计初出江湖时争议很大,其中与外界相通的中庭被质疑最大,因为下雨天去自己厨房也要打着伞,并且安藤也曾霸道又温和的说过,“天冷了就加一件衣服,天热了就脱一件衣服”可在中村采访住户之后,这一切的争论似乎都没有了意义。住户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并且转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人与建筑互相尊重与包容,最后得来身体的舒适和心灵的信赖。这又让我想起曾经在梦想改造家里被青山周平改造过仅一年的房子就恢复到以前杂乱无章的状态,撇开浪费了设计师的心血不说,住户也毫无对设计本身的尊重,也许按照设计收纳本身是有一点麻烦的,可是住户全然放弃了这份容纳。
曾经我最想从事的职业就是建筑设计师,可是却因为几分之差与国内一流建筑学府失之交臂。但是这却没有让我一个已经是局外人的人放弃去了解建筑。有时候想想建筑设计师这个职业真是奇妙,明明是自我表达,却偏偏要和使用者产生很深的联系。如果是公共建筑倒还好,因为个人在公共建筑中几乎不拥有自主权,因此也失去了互相对抗的权利。但是在住宅中,让我产生一种住户寄居在设计师的灵魂碎片中的感觉,若双方都是高手,那其间便是趣味无穷。
而设计师对待自己的住宅时就更加玩味和天马行空了。方寸土地可成天地,就是更加自我化的营造,真是建筑师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的一项莫大的特权,如果建筑有生命,那设计师就像与其沟通的巫师,时时献祭,而我们这些人触不到摸不到它的生命,它却无处不在。
读过的建筑书籍越多,就越要感慨自己身边的建筑之丑。建筑本来应是自然,建筑,使用者三者的高度统一,然而快速发展的城市隔离了自然与建筑,忙碌的生活又隔离了建筑与我们。钢筋混凝土箱子里淡而无味的装修,浮华无用的陈设也许体现的是另一种人对建筑消极的影响。
而我们需要营造的又岂止建筑一样,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情,我们与工作,也都是对抗磨合选择放弃的营造,从来没有最完美只有最合适,你愿意用心对它,它才会展现出最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