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澍 | 2014.10.09
偌大的北京城,却是一个人喝酒,一个人坐地铁,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着熟悉的街道,留下一个人,细细的体味生活。虽然是种无比沉静的力量,但自己心里却都着实明白,那青春已然褪去,这伙伴也都各奔天涯,时光被锁在了记忆的牢笼,生活就是有些不踏实地。我说这是,享受孤独。人家说这有些,离世清高。
我预见人都有悲欢离合,老的朋友不在身边了,还会有一批新的朋友到来,相信我,我知道这些世故。只是,明白归明白,不仅仅是我,你自己也总是会禁不住这些片刻的忧伤。
从长沙过完十一回来北京,却莫名的感觉这比家乡还更踏实安心。这种转冷的气息,就是我初到北京时的味道,仿佛那股子展望未来的激情又回来了似的。
兴许真是黄花机场的那场车祸闹的。但也极有可能是反感了家里道德败坏的种种恶迹,而满足于这北京都市人的礼貌与文明。即便他们并非在道德上有多么高尚,但至少我可以眼不见心不烦。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没多少道德。
就像伟大的先辈哲人一样,研究自身的意义,研究生命的本质,然后都避不开要探讨一番人性的道德。或许会是个好的契机,对我打开一扇哲学的大门。
于是,哲理的感悟就像奔溃的大坝,一泄不能自已,想要写出文字来记录,关于死亡,关于道德,关于回忆,关于追求,关于自己……
终究没有得到一份手稿。
其实,我是准备了好几次的,想要整理编撰出一系列的集子,能系统化的表述某些主题。不过看来我这散漫的心思,成不了这般的气候,也倒真的没有这份子天资罢。不知道将来的岁月是否能达成这些愿望,然此时此刻,我能写写散文,杂文,诗文之类的,也便要知足了。至少这足可以表明,我还是一个有些生气而且不笨的人,并没有遭受像奶奶那般痴呆瘫痪的折磨,也更不用经历那般道德沦丧的厄运。我是十分幸运的,关于这一点,我就挺喜欢王小波的小说。
写小说于我,有些近乎奢望,像韩寒那样的,还是天份很重要。没那种思维模式,也干不了那些每天几万字网络写手的赚钱活。
还是那一点,我是十分幸运的,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不靠字数吃饭,写写这类子成全了自己,折磨了他人的文字,也是无妨。散文,杂文,诗文在当代不赚钱,没人看,是事实,我也不在乎。若是慢慢写着写着,果真搞出了一条小说的门道,那也真的“祖上积德”,说不定将来的成就。
想到将来,家里是越发的催促着,要我赶紧的成家立业。
中国的城市果然也不断的在膨胀和发展,在长沙城以南,湘江河以西,别说建筑了,就是地貌都变了。
嗯,或许这也是我感觉北京更亲切的原因之一罢:北京还是我初次印象中的北京,但家乡却不再是我记忆中的家乡。
当然,不管怎么说,发展一定是个好苗头,我要能顺着这股势头成家立业,想来也是极好的。就是……
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时光既然被锁在了记忆里,那么我打算把它们都塞到《城西往事》里去,其余的,我觉得,一个人,享受孤独,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