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则,1月31日是年报业绩变动超50%的上市公司发布预告的截止日期。于是在此之前的几天,A股的炸雷,让股民夜不敢寐。
今晚预亏王非天神娱乐莫属,公司预计2018年净亏损73亿元-78亿元!不愧是搞娱乐的神玩家,快过年了也不忘给股民娱乐一下。除此之外,预亏超30亿元的比比皆是。
前两天晚上,预亏10亿以上,已经让投资者大跌眼睛。没想到昨天晚上,预亏20亿才是起步价,有的公司预亏甚至超过了市值。
在今天的业绩大雷中,*ST凯迪、华映科技、*ST华信等6家公司一年的净利润亏损已经超过市值。
这也难怪会引起股民调侃,比如,正所谓“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上市公司的套路”,“A股这次终于战胜中国足球了”。
我在1月22号的文章《香港内房股闪崩,“采雷”的季节到了》曾经提醒过大家: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我们从股市中跳出来,脑袋中最清醒的应该是当前还是处于熊市,当你想重仓压上的时候,多一万个小心都不足为过。熊市是引爆业绩雷最好的引信。
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天A股爆雷是因为商誉一次性提计引起的。这和普通的业绩爆雷还很不同。
商誉这个词听起来像褒义词,但其实大大相反,商誉的意思就是上市公司当了冤大头,专业的说法就是“高于净值收购公司,所多出来的溢价部分”。
比如上市公司A收购了一家公司B,经过评估,公司B目前净资产1000万,未来十年将会创造9000万的利润,那么上市公司A就要花1亿元才能完成收购,这其中9000万就是商誉。
如果公司B像公司A预期的那样未来经营很好,超额完成了9000万的利润,上市公司A的商誉就没问题。如果公司B后来经营不善,创造的利润只有5000万,那么公司A的商誉中,就有4000万其实是相对于“亏损”的,按照上市公司的财务规定,这部分商誉要提计,也就是要清算。
所以对有商誉的上市公司,我们就要打个问号,它的报表中的商誉到底值不值这个钱?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商誉财务造假,这也是潜规则了。
原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提计商誉要求不那么严格,商誉本质上是融资圈钱留下的痕迹,那些大股东是强势的利益集团,当然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信息不对称的股民沦为一波又一波的韭菜。
据统计,这些年所有A股公司支付了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多达1.45万亿的溢价。这里面有多少水分,想想都可怕。2015年传媒、游戏等行业掀起了收购潮,借助牛市那些大股东疯狂并购圈钱,现在经济下行,所谓的新概念新经济层埃落定。
正所谓,潮退了就知道谁在裸泳,当时杠杆牛,并购牛,今日资金熊,商誉熊。
这次上市公司一窝蜂地一次性提计商誉,是因为有传闻,下步商誉摊销要强制实施。摊销的意思就是每年都要把部分商誉核减掉。
还是刚才举过的例子,假设上市公司A的商誉9000万打水漂了,这9000万要分10年摊销掉,那相当于上市公司A每年要固定减掉900万的利润。再假设上市公司A每年的纯利润才500万,一旦商誉摊销,那这个公司未来10年利润都是负的。这样的公司注定要被退市。
所谓空穴不来风。虽然商誉摊销,现在还没有正式落地,但是那些心里没有底的上市公司不得不行动了。要死还不如死个痛快,总比一刀一刀的凌迟好吧。所以,今年干脆一次性把商誉减到位。
比如,东方精工业绩大变脸,2018年业绩从预计盈利超5亿元,到亏损29.44亿-44.16亿元。因收购北京普莱德100%股权而形成的商誉存在大额减值迹象,公司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0.60亿-41.42亿元。
由此A股反而诞生了一个新的概念股,叫“轻装上阵”概念股,也可以说是“涅盘重生”股。29日晚间巨亏的人福医药、华录百纳,第二天股价反而上涨,因为有的投资者预期,这些答复提计商誉的公司,明年它们的业绩会有1000%或2000%的翻转。
这个逻辑真的成立吗?我看未必。这些上市公司的商誉货真价实的有多少?如果真的含金量高,为什么现在急匆匆的要提计,十有八九是掺杂水分的。
而有的热衷于并购搞概念的公司,心里想的就是怎么圈投资者的钱,哪里是一心一意专研主营业务?这样的公司,即使这次通过提计商誉把业绩洗白了,公司的质地并没有改变,该是烂公司的还是烂公司。
虽然大幅提计商誉的公司中,也不乏一些基本面比较好的,但要准确辨别筛选出这些公司,对投资者来说难度也不小。我建议散户就不要蹚浑水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分析过,随着2019年经济下行,A股市场底这个筑底过程是很磨人的,投资者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长远看,现在是战略建仓的好时机,但要把握两个原则。
一要避开垃圾股,昨晚科创板注册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出来了,这个就是A股未来的大方向,可能今年垃圾股就要被抛弃了,散户就不要和游资博傻了。
二要分批建仓,不要一梭子把子弹打完,也不要加杠杆去赌一支股票,任何时候都要给自己留下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