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最近太火了。火到烧透了半个世界,请看以下新闻:
国外一家公司,人工智能代替人力筛选简历,已经拿到融资,相信用不了多久,类似的项目也会在国内出现;
马云新开一家无人售货超市试点,据说是用户进入选择商品,出门自动支付,全过程无人参与;或许以后会有无人餐厅,无人电影院,无人公司。
美国某公司推出的精算机器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实时精算,且正确率已经超过了熟练级水平的精算人员(具体哪则新闻,老五实在记不清了)
再来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情:
现在新建的很多小区,已经有了快递柜,免费试用。快递直接放到快递柜里,消费者本人可以直接扫码取出;现在没有冰镇配置,所以无法放置生鲜食品,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
老五去吃饭,餐厅在桌面上贴了一个支付宝的东西,吃玩饭,老五直接扫描,手机端会出来点的菜,可以点击直接进行支付,不需要去收银台,不需要排队;
天津被作为北方无现金城市试点,如果试点成功,进一步推广,以后保险柜生意怕是要多想一条出路,抢劫银行的大概也得另谋生路了;
是不是很可怕?为此老五和同事还专门讨论了,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什么?
讨论的结果,很悲观。好像没有什么不能被取代的。重复性工作可以被取代,高级智力劳动也可以被取代,创意性工作似乎也可以被取代,只要数据足够充分,比如老五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描述,只要能获取到市面上所有logo的形状,配色,以及其对应的顾客认知数据,计算机就可以自行设计出logo,有些人可能会说,机器人不懂审美,这个老五就呵呵了,设计讲求积累,比拼积累,人如何是计算机的对手。
老五想,或许,需要与人打交道的、需要共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方案的,不会被取代,比如心理咨询师?转念又一想,如果人的各种微表情可以被作为数据资料存在计算机里,那是否也可以感知人的感情,劲儿学会共情?每个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如果可以模拟并且穷尽世界上所有(或许不用所有,只需要顶级)心理咨询师的思维模式,心理咨询师是否同样可以被替代?(世卫组织资料显示,在美国,每1000人中就有1名心理咨询师,以2015年美国人口3.2亿算,也不过32万。我国心理医生也不过不到5万人,何况很多国家都未必有心理医生)
老五能想到的是,或许某些短期内不容易获取大量数据的职业,某些处于职业高级水平的20%的人,暂时还处于不被替代的高地。
至于机器人会不会替代人类,甚至统治人类,马云倒是提出过,觉得人工智能不会替代人类(老五记得好像是马云在哪里的一个发言说过,可能不太准确)。老五认为,如果机器深度学习演化速度超过人类,替代人类做事未必不可能,统治人类则不好说。邓公讲过,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老五相信,那个时候人类还是能够发现自身价值,以及找到如何与机器共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