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的终极目标,有的人追寻了一辈子,却离幸福越来越远,有的人看起来不是很用心,却被幸福围绕。
这有点像“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苦苦追寻,不见其踪,蓦然回头,却发现就在身后。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也许是最理想的状态吧,但这除非是在白日梦里,否则是不会出现的。
前段时间读《偷影子的人》,其中的吕克最令人感动,他和主人公一起玩耍长大,他曾经梦想当一名伟大的医生,但却由于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只能跟随他的父亲学 做面包,以便将来等父亲老了接手小小的面包店。后来他有机会重新去到市里的医学院学习,这本来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使他有机会当一名医生,使他有机会留 在繁华的城市里,但他却越来越感到这并不是他心里想要的,因为他总觉得缺少了某些东西,就是生活。
他说:“我在这里不快乐,我曾以为,当上医生能改变我的处境,我的父母会以我为荣,这会是多么美好的故事,但即使有一天,我成功当上最伟大的外科医生,但相 较于我爸爸,我永远无法望其项背。我爸爸或许只是做面包的,但你要看到那些在清晨第一时间来买面包的人,他们竟然如此快乐,我爸爸每天都在创造这种奇迹。 他是一个谦虚又低调的男人,是我想成为的对象,他想让我学会的技艺,正是我想从事的工作。”
吕克最终放弃市里的医学院,回到了小镇上。我想,他在医学院里的时候,他的内心肯定是焦虑的,是不踏实的,当他回到面包店时,他是平静的,是从容的。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强调的是修心,在岳麓书院中有这么一幅对联,道尽其中精髓:“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就是说,所有的是是非 非、对对错错都是由自己思考判断后得出的,绝不能人云亦云;别人或赞美或诋毁是无法由你掌控的,与其独自懊恼,还不如泰然处之;得失成败更因坦然面对,有 时候这个“数”是水到渠成,强求不来的。
当钱钟书、杨绛在家里各自的角落里读书时,他们是幸福的;当劳作了一年的农民看着满地的收成时,他们是幸福的;当年迈的父母看着自己儿孙满堂时,他们是幸福的。
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幸福观,但这些不同的幸福观却有着最根本的共同点:内心的平静和外部的和谐。只有当内和外达到平衡时,你的幸福就会满满的。
那么,今天,你幸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