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康磊
与旧同事见面,她看上去很是疲惫,交流中才知道,自上学期,她从初中调到小学,课程适应让她苦不堪言。
“你知道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竟然连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我简直要崩溃了!”看她一副无奈的样子,我深表同情。
为什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竟会出现学习上的分化了呢?
难道这样的学生真的无可救药了吗?
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在开篇第一条建议里,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中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和缘故。
哦?为什么学校生活中的最主要领域是脑力劳动?
什么是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呢?
怎样才算对儿童的个别对待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深入地阅读下去。
教师是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这样,我就理解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学校生活中最主要的领域是脑力劳动?).
因为,学习不仅是学校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待学生个人成绩的看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毕竟教师的评价、态度在有意无意中影响着孩子的态度。在学生心中,教师是有一定权威性的,是学生成长中的
“重要他人”。
在学习中,教师要能够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
什么是学生的自尊感呢?
通过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中其他各处的阐述,我理解的自尊感是:
学生内心拥有的对于知识、学习产生的浓厚兴趣,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它是一种儿童对自己学习上的自我肯定,一种极强的自我效能感,一种由学习中得到鼓励而拥有的心理力量。
有了这种在学习上得到的成就感,儿童才能有信心完成困难的学习的挑战,并更进一步地得到学习的动力,以便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不断前进。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又说: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鼓励学生不断找到自己学习的力量和可能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享受脑力劳动带到的成功的快乐。
即使学习能力不佳,也应该被教师激励。
毕竟,每一个儿童是不一样的。
苏霍姆林斯基打了个比喻:把儿童完成学习的脑力劳动,与提水相类比。
有的儿童提5桶水就精疲力竭,而另一个儿童却能提来20桶水。
我想:这样的类比是为了说明每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与自身的体力水平相类似,有快有慢。在对教材的感知、理解、识记等不同方面的表现也不同。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一种统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到每一个同学的学生身上。
正因为每一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就一定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情况,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更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
这就是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
这是本章内容的核心观点。
这是把教材、教学大纲与儿童区别出来看待的结果。
**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活生生的儿童!
这个概念不只在本章里提到,在本书中多处也被提到。
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冷静的知识和书本,而是活生生的儿童,是性格、面貌、家庭背景、心理牲……千差万别的学生。
知识不是从书本上或是教师的脑袋中,直接转移到学生的脑袋中的。
学生也不是机器。
如果教师能做到眼里有活生生的每一个学生,他的工作至少会变得丰富起来,人性化起来,多彩起来。
怎样让学生享受到脑力劳动的成功的乐趣呢?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个别对待上。
当儿童不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时,教师要能够尊重儿童,以他的能力所及,看到他的进步!
肯定儿童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在学习上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尊重学生,发现学生学习上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像爱惜火种一样,呵护这种小小的成功感,去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进步,慢慢走向成功。
本章中举出三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课堂。
伊·格·特卡琴柯能周密地考虑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做些什么,给所有学生挑选出不同的作业,使他能在作业中取得成就。
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的数学课上,他们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小组,选择不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分层教学,即考虑好学习基础较好学生的能力,也考虑到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程度,这些组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得么一定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进步,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学生进步,也能够让教师从学生进步上,找到自己教学的乐趣,不至于无助、无奈,产生职业的倦怠感。
只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精疲力尽。
回到本文开头旧同事的状态,我想告诉她:
要想让自己小学课堂不再苦恼,找到教学的乐趣,除尽快解决自己适应在学段下沉的适应问题外,那就是,设法让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去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尝试使用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作业,不同的层次分组,不同的交流方式……
因为,每一个学生是不同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还要记住:教师的快乐来自每一个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