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篇

  ★  总论(概述性问题)

  ★  唯物论(世界的本原,从根上来看世界是从哪来的)

★★ 唯物辩证法(怎么样去看待世界)

  ★  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整个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的)


马哲总体框架



总论

一、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考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恩格斯提出的。

这个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根本标准。

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存在以及如何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可以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肉眼看到的世界是什么,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例: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本源。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金木水火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家发现物质分解到最小的单位是原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原子。一般会考查其缺陷:(1)机械性。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因而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问题。(3)不彻底性。自然观是唯物的,历史观是唯心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个人决定社会的发展。又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即 “马克思主义哲学”

(1)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是自然界人类思维中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

(2)历史唯物主义指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领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都是科学、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彻底的、最科学的。考试时看到关于马哲的表述是最彻底、最科学的是正确的,不要认为表述过于绝对!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意志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如:人是万物的尺度、我思故我在、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即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但这种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存天理,灭人欲。


唯物论

一、物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二、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单选)

2.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简单的空间位移)、物理运动(声光电)、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生物的体内代谢)、社会运动(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1)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即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处于运动之中;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判断:静止等于不动(×)。

三、意识

1.意识的产生

意识源于自然界。意识的发展过程遵循整个自然进化的结果。

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如狼孩在生长过程中,没有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没有思维和意识。

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如砍柴需要按照纹理去砍,这些经验就意味着意识产生。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 

3.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4.意识的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能动性,积极主动去做事情。体现在以下方面:

(1)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如想考公职,就会每天刷题。

(2)意识具有创造性:如龙这一形象,是人创造出来的。

(3)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不是想怎样发挥就怎样发挥。

四、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唯物论导图1
唯物论导图2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普遍性: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会统一形成一个整体,没有孤立的事物。如蝴蝶效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客观性: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把8和 “发财”联系起来,是人为设定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3)条件性:事物联系需要中介。如老师和同学相遇,学校起到了中介作用。

(4)多样性:形式方面。如老师和同学1是师生关系,同学1和同学2是同学关系。

(二)系统

1.系统

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导图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 关键词如“大局”“全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2)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强调关键部分的重要性。如木桶效应(短板效应),最短的木板就是关键部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强调关键部分的重要作用。

(3)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如钟表中有分针、时针、秒针,当这些零件没有组装到一起的时候,没有计时功能,但当把零件组装起来后,钟表就有了计时功能。整体的功能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判断这句话对错需要分情况,当部分有合理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各个部分不合理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一)发展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发展等于运动(×),原因:发展是好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运动可能有后退的、下降的运动,只有好的方面的运动才是发展。

(二)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代表人民的利益; 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三、规律

1.定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的特性

可知性、客观性、普遍性、可利用性。考试常考三可三不可。规律是可知的、可利用的、可尊重的。如我们可以认识到太阳是发光发热的。三不可:规律不可消灭、不可创造、不可改变。如人的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但古代皇帝想长生不老,是企图改变规律的表现。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四、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以单选题考查,如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的规律是哪个规律?”

口诀:“一力”、“变态”、“定向”。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单选)。哲学中矛盾指的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多选)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一种趋势和联系。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②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

(2)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3)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一切事物,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时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两点论和重点论(矛盾的不平衡性)

指多个矛盾以及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两点论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的矛盾体系中,往往具有多种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

考点:给出例子,区分体现主次矛盾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找关键词法: ①抓主要矛盾: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首位。②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主流、主体、性质、总的来说。

读语境法: ①抓主要矛盾:办事情,解决问题。②抓矛盾的主要方面:看问题,对某事的看法。

例: ①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办事情,强调抓主要矛盾。 ②网络的出现利弊都有,利大于弊:看问题,强调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办事情,强调抓主要矛盾。

(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如反腐时强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但是重拳出击打老虎。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位原因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③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判断:体现内因 or 外因

(1)出淤泥而不染:内因

(2)打铁必须自身硬:内因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

(二)质量互变规律

1.量变、质变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区分标志:是否超出一定限度。

2.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3)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 事物整体处在量变过程中,但是当中小的部分已经先发生了质变。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整个国家由穷到富的过程是量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发生了质变,但国家整体还处在量的积累过程中。

3.方法论意义

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1.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趋势。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2.否定之否定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其中包括两次否定、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内容上是前进上升的。

例:麦粒、麦苗和麦穗的例子。

(1)最开始是麦粒,存在就是一种肯定,将麦粒种到土壤里,由麦粒变成了麦苗,此时没有麦粒的形式,经历了第一次否定,麦苗否定了麦粒。麦苗需要继续生长,最终结成了麦穗,麦苗的形式不存在了,即否定,在第一次否定的基础上再次否定,称为否定之否定。

(2)形式曲折:两次否定体现曲折。麦穗最终也会结成麦粒,从开始的一粒麦粒长成一簇麦穗,数量上实现了上升,虽然发展的过程很曲折,但是结果是前进的、上升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自觉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有助于进行辩证的思考,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防止直线论,另一方面又要反对无所作为的循环论。

三大规律导图1



三大规律导图2

认识论


认识论导图

认识论:探究人的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

(1)实践:包括实践的概念、特点、形式等

(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属于认识的两个阶段,做好这两个阶段的区分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介绍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如何转化

(4)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无限性:认识的两个特点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高频考点

(6)真理: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联系

一、实践

1.含义

认识不是凭空产生,认识从实践中来。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1)实践的主体是人,不能是动物。

(2)客观物质活动:指所改造的对象一定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如躺在床上想着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不属于实践,没有真的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

(1)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各个要素都是客观的,例如甲扛着锄头去耕地属于实践活动,甲是客观的主体,他改造的土地是客观物质。

(2)主观能动性:人类的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

(3)社会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不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水平上都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如愚公移山,所处的年代没有挖掘机,只能徒手挖,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历史性。

(4)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人类可以把原本只存在于脑海中的观念变成现实。

3.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 2.社会实践; 3.科学实验。

(1)生产实践: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获取物质生产资料的实践活动。

(2)社会实践:处理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大到国家政策方针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实施,小到警察抓小偷、老师给学生上课等,都属于社会实践。

(3)科学实验:科学家探索世界规律的实践活动,例如探索宇宙、月球、火星等。

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一)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对事物表面的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眼、 耳、鼻、舌、身)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1)感觉:个别,例如通过肉眼观察,感觉他很白很美,这是对他肤色属性的认识,属于感觉;然后通过用手触摸,感觉肉很软,也属于感觉。

(2)知觉:综合,即对事物综合属性的认识。感觉强调个别属性,将多个个别属性综合到一起就是知觉。

(3)表象:回忆再现。如提起某人仍然能在脑海中回忆再现出他的形象,这种认识就是表象。

(二)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可以认识到事物的内在联系。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

(1)概念:强调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和概括,如各不相同的鱼,可以根据共同点归纳出鱼的概念:是身体被鳞片所覆盖、用鳃呼吸的水生脊椎动物。

(2)判断:在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对事物进行区分和识别。如鲸不是鱼,因为鱼是用鳃呼吸的水生脊椎动物,而鲸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

(3)推理:类似行测中的一类题目,A、B、C、D 各有各的说法,但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的。从已知推出未知,就是推理。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可以结合质量互变规律,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来理解,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一个红苹果,“红色”是对苹果颜色属性的感性认识,“红”本身是一个概念,概念属于理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两次飞跃:

第一次: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条件: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次:认识到实践。获得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到实践中去。第二次飞跃更重要。

四、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无限性

认识运动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不断反复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 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以达到预期的结果为标志,才算完成。认识运动是无限发展、没有终点的。

五、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

判断: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确)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错误),原因:途径即获得认识的方法,哲学中获得认识的方法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自去做获得的认识,例如通过亲自爬珠穆朗玛峰,知道了它的高度;间接经验是从其他途径获得的认识,例如从地理课本上查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从书上获得的认识也是别人通过实践得到的,所以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通过实践得来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科学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避免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六、真理

1.真理的概念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3.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一切都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真理的具体性还表现在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上。真理和谬误对立统一。二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认识论导图1


认识论导图2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导图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 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一)社会存在

1.含义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人要想生存,必须具备的物质生活条件。

2.要素

①地理环境:人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水等。

②人口因素:社会要想存在,必须有人。

③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被称为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二)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例如风俗习惯、法律思想、道德思想、艺术、哲学等都属于社会意识。

(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即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可能超前于社会存在,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

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的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区别:

(1)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主要矛盾:社会的主要矛盾各个国家有所不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我国特有的。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处理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即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要素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


生产力要素分类

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劳动者是最活跃的要素,起主导作用。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例如同一块土地,张三扛着锄头去种,李四也扛着锄头去耕种,这就产生了竞争,在竞争中双方形成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所以生产关系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的构成

生产关系的构成

静态构成: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例如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土地归地主所有,所以封建社会的所有制形式是土地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单选题),因为所有制形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②人与人地位和相互关系: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要想生存,必须依附与地主,这导致了农民和地主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农民和地主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③产品分配形式:农民在土地上收获的粮食如何分配,由地主说了算,因为地主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动态构成: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我国的生产关系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个体、私营、外资等,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即公有制,所以我国的经济基础就是公有制。

2.上层建筑

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分类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人的本质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即人的肉身,它无法区分人和动物。社会属性可以区分人和动物,因为只有人经历过社会生活的洗礼。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单选题)。

2.人的价值

(1)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的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2)个人的自我价值,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导图1
历史唯物主义导图2
历史唯物主义导图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491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56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745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96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7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2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5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5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5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8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4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9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9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