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室友C想买个kindle,到处在问有kindle的同学应该买哪种。这本来也没什么,只是突然室友H的话吓到了我。”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问我有什么意义吗?”我记得H当时是这么说的。这对于敏感的C来说算是一句蛮重的话了,所以,之后的几个月她俩好像再也没说过话。
我和H的关系不错,就好奇地问了问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H似乎是不太喜欢聊这个不太愉快的事情,就随口说了句”不是什么大事儿,也没闹什么矛盾。”但随着寝室的气氛越来越尴尬,H终于坐不住和我聊起了当天的情况。
倒真的没发生什么。就是那天C问H买有背光的那款kindle还是买没有背光的。H说,如果晚上想看书的话还是买有背光的好,而且分辨率也高,看着舒服。但C说她晚上不看书,一般都是白天看的。H回她,那就买没有背光的那种呗。可是C又支支吾吾说没有背光的分辨率不好……那买有背光的吧,当时H已经有点不耐烦了。就这么一来二去地终于把H惹毛了。
”我真的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纠结,买这个吧,还是那个好;买那个吧,还是这个好。问她有什么要求,她要分辨率高的,给她推荐吧,她又觉得这不好。其实她都已经表现出要买没背光的了,问我还有必要吗?我不喜欢替人做决定,更不想为她以后的失望负责。当时我确实被她如此反复地惹气了,才说了这么句话。”H后来这么和我说。
好像真的有这么些人,明明已经决定要剪个短发,却还要拉着个人问:我剪短发好不好,可是我舍不得剪诶,长发好像也不错;明明已经决定要学古筝,还一个劲儿地问:我想学古筝,好像很难吧,听说吉他很好学。H把她们称为”矫情”,虽然我觉得不至于但似乎给人的感觉是一样的,都是给人一种不想再和ta继续聊下去的无奈感。可笑的是他们还乐此不疲的找一个又一个人继续重复同样的话题。
H和我说,他们只是在追求一种认同感而已。我仔细想了想,的确如此。他们在做了决定之后 ,总希望自己的决定是大众所认同的,这样似乎可以给他们一种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感觉。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安全感,或许也称得上一种群众效应吧。可是我们回过头想想,这是你自己的决定啊,最终评价的人也只有你而已,为什么还要在意这些小小的认同感呢?
我承认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种安心的感觉,可是我们牺牲的是什么?!每一个肯认真给你推荐说明优劣的人都是拿你当朋友对待的,我们既希望他们做出和自己同样的决定,又希望他们掏心掏肺地告诉你他们真实的想法。且不说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我们还忽略了一个严重的前提-别人根本不可能帮你做任何决定。
我很认同H的话,我不想为任何人做决定,因为你一旦后悔,我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角色。世界上我后悔的事情太多了,我真的不想以后的我后悔帮你做了这个决定。
自己的选择交给自己吧,我不希望看到以后的你扬武耀威地和我说着事后诸葛亮的话,更不希望看到以后的你与我走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一步。我只希望,做决定的是你,庆幸的是你,后悔的是你,没有我,如此,便好。
所以,如果你想要认同感,那么你已经决定的事,就别再来问我;如果你让我帮你做决定,不好意思,我不想为你以后的后悔买单!
本宝宝: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半吊子心理咨询师,励志做神婆的塔罗爱好者,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一只随性的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