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听了一节关于如何寻找爆款选题的直播课。
小群有300多人,结束时老师布置了作业:总结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二天,一大半人都完成了任务,有的同学还画了漂亮的导图,真是用心。
但还有一些同学,却是以文章的形式呈现的,不但思路清晰,还延伸了其他知识点和案例。很明显他们对这节课的理解更透些。
同样的时间,同一个课堂,同一个老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理解呢?
这就是由每个人的知识体系所决定的。
拥有知识体系的人,同时拥有了成长思维、批评思维和系统思维这三大利器。
遇到问题时,不在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而是去探索问题的问题。
得到答案时,也不在停留在答案的本身,而是去论证答案的答案。
将新的知识点,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一个人如果对某领域的非常精通,无论问他什么问题都能从这个话题切入,表述出来的原理和方法,也能让人心悦诚服。
这是因为在他的脑海里所有的知识点都已经串联在一起,他非常清楚某个知识点从哪里来,会通向哪里去。
1、
知识体系,无坚不摧的能力
什么是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又称知识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大量相关却不同的知识点,二是大脑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有序的整合,从而形成知识框架。它的反面就是碎片化知识。
拥有这个知识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知识体系”像蜘蛛结网一样,能将脑中不同的知识点自动关联起来,从而塑造出我们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独特的思维模式。
周末和朋友一家吃饭,服务员刚端上菜品,大家还没动筷,朋友的老公就如数家珍的把这道菜从原料到火候,跟我们科普了一番。朋友推了他一把,他不好意思的闭口了。
原来他老公是某星级酒店的一级厨师。品评菜品,已成为一种职业习惯。
普通人看到的可口美食,而他看到是全套加工流程。从材料的搭配,份量的比重,味道的烹调等,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
正是这套知识体系,才帮助他理解“如何把普通食材变成受欢迎的美食”这个问题。
知识体系,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
2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将信息收集变成知识搜集。在信息中提炼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独特的奇思妙想。
小C决定从行政转岗到销售。中午吃饭时,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朋友小E,小E悄悄的问她:“听说销售得能喝酒,你行吗?”小C继续问道:“我也听说过,但,只有喝酒才能做好销售吗?有不用喝酒也能做好的吗?前提条件是什么?”小E摇摇头,祝她好运。
转岗后的小C,去拜访的第一位客户是公司的老客户。可无论小C多么热情的介绍这份新产品,对方态度都很冷淡。
回来后,小C开始查阅大量销售相关的书,还请教了同事。她将这些搜集来的知识点,分门别类的整理成了自己的经验,并在工作一一实践。就这样,小C的销售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
转岗仅5个月,她就成了公司的销售明星。
有了知识体系,就会增强看问题的视角。不会成为人云亦云,听见风就是雨的吃瓜群众。也不会成为油盐不进的顽固分子。有了知识体系可以实现思维方式的升级,对待问题有独立的主张和成为专家的能力。
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知识呢?
知识是信息,但信息不全是知识。
收集信息是被动学习,在漫无目的的翻阅中,看到某个有用的点,就会收藏,也许以后再也不会看一眼。
搜集知识是主动学习,为了搞清楚某一观点,你会不断探索,找到它,理解它。最终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聚焦主题:你想学什么?什么是你现在最需的?聚焦主题就是确立学习目标,只有围绕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你才会有内驱力。
2、从网到点:每一个知识点,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海量的知识体系。我们要做的就是拆网捕鱼。
3、从点到网:每一个点的汇集,是一针一线的编织。我们要做的是归纳整理。
4、从问题出发:问题是织网的工具,带着问题出发,一定能满载而归。
总结一下,知识体系就是思维模式。知识体系的搭建来自于日积月累的坚持。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照搬别人的,所以你必须携带问题这把钥匙。聚焦主题是搜集知识的前提,从网到点,从点到网的反复内化,知识体系才会不断升级。
关于搭建知识体系,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