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有个命题叫《20年后的我》
你肯定也写过类似的作文,稚嫩的笔尖,涂抹着未来的光景,写着满满的期待,相信自己长大后可以叱咤风云,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个人
班上有人写自己将来获得诺贝尔奖
有人写总结成了国之栋梁
有人成了亿万富翁、电影明星··· ···
只有一个不太起眼的男生描述了20年后的某一天,妻子过生日,他一大早买菜做饭,和儿子策划了惊喜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切蛋糕··· ···
我们哄堂大笑··· ···
现在距离写那篇文章,刚好15年。当年畅想未来的少男少女大多已成家立业,
做了司机、会计、教师、农民,活在世界里的某个小角落,喜怒哀乐无人知
只剩5年的时间,大概一不足以让我们去实现当年的愿望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成为当初想成为的那个人
只是活成了曾被嘲笑的那句话中的样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平凡凡的小日子,有喜也有忧
我们从未忘记梦想
但世上的许多事
真的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光芒万丈下,凝聚着无数必然和偶然组成的一种叫做时运的东西
少年时我们怕自己一生平凡,甚至会在言语间故作高深,以此来伪装自己的浅薄
可当人生走过三分之一,却渐渐明白成长便是与这日趋平淡的医生握手言和
因为一直在努力,知道平凡不代表一世平庸。心底有乾坤、胸中有丘壑,普通的烟火日子,照样可以过成诗
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或许才是一个人成熟起来的真正标志
虽然听上去辛酸,但我们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各自为生活奔波着,可能终其一生也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们就一定是失败者吗?
普通,并不等同于失败,也不代表满盘皆输啊
做不了月亮,就做一颗星星,夜夜流光相皎洁,静谧的一点微光,但足以照亮某个角落
90%以上的我们,最后都会成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这无可厚非,有人早原子弹,也必须有人卖茶叶蛋。可我们为什么常常对平凡的人生心怀恐惧呢?
或许是评价的标准太过单一,衡量成功的价值永远只是肉眼可见的房子、车子、票子。所以,有那么多人郁郁不得志
可我觉得,真正努力过的人,中将会对最后的结果释怀,哪怕他并不那么尽如人意
因为平凡不可怕,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的人生才可怕
有人说:人生有三次成长
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遗憾的是,太多的人止步于第二次成长没能从广阔天地里发现平凡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你能力有限、机遇有限、精力也有限
辗转大千世界后走道灯火阑珊处,依旧可举头望明月,俯首吟诗。
这也是幸福的一种样子啊
愿你走出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