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十六,是父亲的生日。
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就在为父亲的生日做准备了。
先买了一个棉坎肩,父亲脾胃不太好,经年累月地困扰着他,前后心暖起来,可以避免犯胃病的一些因素;买上两袋豆奶粉,父亲是一个素食主义者,消化不了昂贵的补品,鸡蛋也不大喜欢吃,豆奶粉,最适合父亲胃口;再买两个裤头儿,父亲应该是很久没有买过了,准确地说,母亲过世后,父亲应该没有买过了;最后,给父亲买了一箱挂面,长寿面是必须要吃的,祝福父亲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父亲不是一个物质主义者,但是当看得见、摸得着物品时,便使我感觉到孝道是有形的,是可以和无形孝心融为一体的,是无形孝心的一种外在表现,心里便由衷地欣慰。
开车回家路上,我心中十分安详,像一个一步步接近母体的孩子,心里少了许多不安,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下来。故乡是一剂静穆灵魂的良药。每当回到她的怀抱,我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般,心神俱静,通透澄澈。
深秋时节,整个山体披了一层黄褐色的外衣,就像是父亲淡薄的身体,有栉风沐雨后的苍凉,有久经风霜后的疲惫,更有阅尽人间万象的厚重,漫山遍野红透的黄楝树树叶格外的引人注目,故乡的山野原来这样美丽。
“回家,回家”,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着!
人声鼎沸的街道已经日渐荒芜,无人居住的房屋流露出逐渐破败的景象,茅草在房屋的顶上飘飘摇摇 ,那经年的古树犹在回忆着人声鼎沸的场景,光滑明净的石板路在温习回顾着人们摩娑的温馨。
街门口原先还住着本家的叔叔一家,可是不久前随着新房的落成,他家也迁居它处了;爷爷奶奶叔叔大爷们,随着时光的流逝,顺应着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淹没在时光的波涛里。
父亲出生在这条街道,成长在这条街道,伴随着这条街道的荣辱兴衰,也在这条街道上逐渐老去。母亲和父亲在这条街道上相知相携,走过了50年的时光。“少年夫妻老来伴”,却不料母亲在三年前驾鹤归西。父亲便固守在街道上,除了有要事要离开之外,一年大把时间里,父亲便在老家打磨着时光,回忆着往昔,坚守着街道的光阴。
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活好了面,生日吃长寿面,有着幸福、快乐的含义。父亲把锅碗瓢盆刷洗了一遍,整个厨房窗明几净,充满了温情,装满了温馨。父亲显得格外高兴,饱经风霜的脸上绽露出欣慰的表情,孩子们一句遥远的问候,一次并不丰盛的探望,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满足。
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父亲胃口不好,南瓜、土豆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蔬菜。炒菜的当头,并没有加太多的油,低盐低脂对父亲都是好的,炒菜的时间长上一点,多翻上几次,达到十一分熟,这样更符合父亲的胃口。
炒菜时,打开了水锅的开关,菜炒成了,水也烧开了。看一看时间,正好是十二点整。父亲活的是软面,正好符合他的胃口,拧面的器械是母亲在世的时候买的,还带着母亲的温度。把面加入拧面器械,盖上留有一个个小圆孔的铁篦子,转动拧面把手,一环一环拧下去,圆溜溜的面条便顺着圆孔滑落到沸腾的水中,它们欢快地在水中翻动着白生生的身子,无比欢快,无比畅达。
盛上满满的一碗长寿面,恭恭敬敬地端到父亲面前,父亲脸上的皱纹在氤氲的雾气中一圈一圈疏散开来。
午间的阳光照耀着我和父亲,身上暖烘烘的,心里暖洋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