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某日,天蒙蒙亮,我们从南通出发,乘大巴驶往宜兴竹海。
9时30分,经过宜兴城南的阳羡湖,领队说这里风景不错,大家可以下去看看。众人鱼贯而下,簇拥在湖边刻着“阳羡湖”三字的巨石前合影留念,然后散往湖边。
阳羡湖氤氲着薄薄的雾气,轻展涟漪,仿佛在秋梦中懒洋洋地睡来,山的影子在湖对面绵延起伏。美女们摆着各种pose,在湖光山色里定格下精彩的瞬间。
10时10分,我们到达黄塔顶度假山庄,与等在那里的宜兴素游联盟户外驴友会合,整理装备,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钻入竹海。
宜兴竹海绵延苏、浙、皖三省,纵横八百余里,形成了一片翡翠的海洋。万亩翠竹,郁郁苍苍,随山势起伏,似波涛翻滚,重重叠叠,绵延不绝,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
我们撑着登山杖,没带登山杖的就在路边找一根合手的毛竹充当登山杖,手脚并用,艰难穿越。真是个名副其实的竹海!老竹修直挺拔,新竹亭亭玉立,密密麻麻的,一眼望不到尽头。脚下踩踏的时而是松软的竹叶,时而是坚硬的石头,特别让人生畏的是有些石头是浮动的。大家相互提醒,小心脚下。还是有人不小心踩中浮石,浮石骨碌碌顺势直滚下去,众人一片惊呼。幸好避让及时,没伤着了人。
12时05分,翻越了第一坐山峰,山脚下是一个翠竹环绕的山村。好奇的孩童倚在门口,诧异着望着这支七、八十人的浩荡队伍路过。老人们安静地坐在竹椅子上,慈祥地目送我们,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
在一家农户门前,本地人的向导招呼大家在这里补充水源。众人拿出空纯净水瓶等容器装满清洌洌的山泉。个别驴友经不住山地里长势旺盛的胡萝卜诱惑,伸手拨出两个胡萝卜,绿油油的叶子白乎乎的萝卜头在阳光里仿佛散发着清香。她在山泉里洗干净后美滋滋地啃了起来,边啃边说“好吃,好吃!”手疾眼快的驴友一把夺过她手里的另一颗也啃了起来,惹得众人垂涎若滴,但一个个都控制住去拔萝卜的欲望,如果七、八十号人一拥而上岂不是把农户地里的萝卜都清理干净了?
向导告诉我们这里是苏、浙、皖三省有名的“长寿村”,村里有很多百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是啊,这里山清水秀,山水相依,满眼翠竹,层峦叠翠,宛如一道绿色屏障,隔绝了尘世的喧哗和浮躁。吃无污染的有机食物,饮山上流下的来清泉,呼吸大自然最好氧吧里的空气,人,能不长寿吗?不远处,一位穿粉红衣裳的少女正蹲在溪流边浣洗着衣物,清流、翠竹、青山、暖暖的阳光……是否,岸上还守候着位玲珑少年,正演绎着锦绣江南美丽爱情故事呢?
12时30分,我们在一块堆放着砍伐下来毛竹的空地上进行了简单的路餐,略着休息后开始攀登竹海深处的黄塔顶。黄塔顶,是江苏宜兴第一高峰,也是苏南第一峰,海拔611.5米,属天目山脉。坐落在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镇岭下村,俗称试验山,又称葡萄岭、茗岭。是古代南京至杭州主要官道之一,山上刘秀脚印的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相传,西汉末年(公元9年),王莽造反夺取了汉朝天下,汉皇子刘秀亡命天涯,逃至浙江长兴罗岕。罗岕村口有一座小庙,大批官兵一路追来,当时小庙门口厚雪积压,刘秀望雪兴叹,皱上眉头,心生一计。自己倒退着走进庙里。追兵追到庙门一看脚印,认定刘秀已经逃出庙门,即停止追赶,原路返回。当时,刘秀就躲在庙里的神柜里。追兵走后,刘秀从罗岕上岭走到山顶,心中闷热异常,腹中又饥又渴,举目四顾,竹海茫茫,仰天长叹:“天啊,若有我的江山,就给我口水喝喝吧”,言罢,连跺了三脚,泉水竟滚滚而出。从此,黄塔顶磐石上就有了一个形似脚印的石坑,坑内泉水外涌、清澈甘甜,且长年不干涸,成为人世间独一无二的奇妙景观。
“还有这么远啊!”遥望着黄塔顶上飘扬的红旗,有的驴友开始叫苦了。登上黄塔顶还要翻过两个山头,不少驴友早已经气喘吁吁了。队伍里,还不时传来有人摔倒的惊叫声。
队友“野驴”,身手敏捷,乐于助人,上回负重穿越安徽绩溪龙须山,他自始至终替一位女队友背负沉重的登山包,令人意外的是他脚上穿得竟然是皮鞋。记得有位驴友为他拍了一张照片:龙须山苍凉的山脊上,两边是千米深的峡谷,背景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一个胸前胸后都挂沉重的登山包的佝偻身影,手驻树棍,艰难前行。其画面令人唏嘘震撼。这次竹海穿越,我们又碰面了,他的脚上仍旧是那双皮鞋,手里拎着两根登山杖,胸前挂着一个包,背上背着一个包。不用打听,我就知道,他又为哪位美眉驴友减轻负担了。强驴就是强驴!
15时50分,我们终于登上了黄塔顶。山顶是一块30多平方米的平台,竖着“苏南第一峰黄塔顶”的石碑,石碑上方一杆红旗迎风招展。大家竟相在石碑前留影。这里远眺苏、浙、皖三省,竹海风光一览无余。可惜的是我们怎么找也没有找到传说中刘秀的脚印。
16时40分,我们顺利完成竹海穿越,登上返程的大巴,此刻,晚霞正烧红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