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听了罗辑思维的第777期,罗振宇关于“工业革命有什么代价”的主题展开了介绍。听完,有一点关于社会进展与人类生存的思考。
英国工业革命后,棉纺织业突然爆发,为了保证原材料棉花的供应,英国想要在当时是自己殖民地的印度强行推行棉花种植园。但是此举遭到了印度农民的强烈抵制。
为什么印度农民会强烈抵制工业化的种植园呢,因为他们不愿意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的自家菜园种的菜,穿的自己种桑养蚕织布做的衣服,一家有吃有穿的,平平安安过日子。听到这里,我就十分羡慕且向往这种生活方式,我们一直追索努力的不就是这种生活吗?一家人,一茶一饭,平平淡淡幸福。
可是,罗胖接着往下说,这种小农经济的生产生活并不好,因为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对天灾人祸的抵御能力太差,一个不慎,就极有可能饿肚子。工业化的生产会增强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进步。但是工业社会的各个环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明确的因果关系使农民只想停留在目前的舒适圈,止步不前。
工作后,发现人与人需要的是高效率的交流与协作,而真正让我感到疲惫与无力的也就是这样的交流与协作。发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正是社会需要的,就会变丧,消极避世。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背井离乡,非要在上海“务工”;明明我可以在家里村里过我的小农生活,老老实实的“务农”的。
认真的思考了下,在村里种地养鸡的生活的可行性:安徽四季分明,春天种菜种花、插秧种水稻,夏天田间管理、逮鱼卖虾,秋天收割稻子、种下油菜和小麦,冬天炉前赏雪、读书品茶。在自然中工作,伴着夜色休息。一个人,三餐四季,盘算起来,也过得很自在。
但是,经不起深度思考与仔细推敲,这件事情的主要问题是教育、医疗。就算自己不结婚、不生孩子,不用为下一代考虑,没有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无法解决,父母亲人或者自己,难免会生病。如果按照小农经济的生活方式,没有一定的经济水平与城市高科技的医疗资源,很难保证医疗条件。人类最终的进步体现大概也就是教育与医疗吧,身体与灵魂的成长或者说“长寿”才是人类一直以来的真正追求。
虽然我们追求最终“一人、一茶、一饭”的简单平静生活,但这些是历经千帆之后的平淡,见过江湖风风雨雨之后的沉淀;而不是人生从始至终的简单不变。
或许工业革命只是让《变形记》里那个山里村里的孩子有机会进城务工了,但是这次进城务工的机会可能会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进入了极大不确定性的组织中,才有可能有极大的改变。虽然,大多数人还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整个时代的发展一直都是城市化、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也不能逆势而为。在出世的时代,消极避世做一只鸵鸟也不是办法,都硬着头皮上。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拼命或许不是为了歌舞升平的繁华生活,只是为了最后能有过村里一茶一饭的简单生活的底气。
小农经济到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积累财富与资本为了更安稳的小农生活。这个思路来看,工业革命的确很有必要。经济规律会指导一切资源朝着它该去的地方的。人也一样。经济规律会指导去你该去的地方。
医疗促进肉体的长寿与教育促进精神的自由,才是我们最高的追求与向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