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1907 - 1989)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开头风格很怪异,让人摸不着头脑,但还是耐着性子看下去了——我读书不会很快放弃,除非读到一半发现还是没有意思。然后就陷进去了。
说的简单些,早上读的这本书的时候,为男女主之间的炽热的让人心动的恋情发自内心的赞美和祝福,一直读到圣诞节晚上瑞秋戴上了菲利普从银行强行要来的珍珠项链互相亲吻之后,两人一起到大厅迎接宾客的场景,让人心神摇曳,不舍的放下书去吃了饭。
没想到的是,下午泡好茶,打算好好地欣赏一段美如画的爱情的时候,转折的那么突然,我机械式的喝茶,并没有体会到茶香,只是想要一口气看完到底怎么一回事。一直到看完,还是平静不下来。
我的心理路程就是:无聊--吸引--惊叹艳羡--由衷赞美--迷惑不解--可怜--生气--五味杂陈不愿走出来。
看书评,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我也只能尽力说的客观一些,但一定也是带上了自己的理解,所幸的是,我应该属于“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一员吧。
书中的故事
过去通常是在大十字路口执行绞刑,但现在,已经没有这种事了。
男主菲利普从小双亲去世,被亲人安布鲁斯带大,一起生活了24年,安布鲁斯在外旅游的时候,遇到了菲利普的表姐瑞秋,两人结婚了,然后菲利普不时的会收到安布鲁斯的来信,信中内容从一开始的平静美好的幸福生活开始到后来的瑞秋给安布鲁斯下毒谋财害命,安布鲁斯去世了。瑞秋来到英国找到了菲利普,然而未经人事的菲利普在遇到瑞秋之后,从一开始的嫉妒愤恨到立刻对瑞秋着迷,并且不顾一切的喜欢她,享受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最后把所有的财产都给了瑞秋,故事从这开始转折,但一切都模糊不定,瑞秋对菲利普的态度开始模糊了起来,菲利普身心受到煎熬,并患了和安布鲁斯去世前 一样的病,菲利普怀疑是瑞秋伙同她的老相识一起下毒,最终菲利普宣判了瑞秋的死。
但故事并没有交代明白我所关心的问题,瑞秋到底有没有对安布鲁斯和菲利普下毒,瑞秋是不是喜欢菲利普,菲利普和瑞秋的美好是真实的还是菲利普的幻想,瑞秋是不是有意去的石阶路。
这些,似乎都可以自己进行解释,但又不能很好地自圆其说。
比如,瑞秋并没有对安布鲁斯和菲利普下毒,瑞秋确实爱着安布鲁斯,也喜欢菲利普,这也能解释瑞秋把所有珠宝都归还的行为,只是这两个男人都没有和女人一起生活的经验,毫无遗漏的表达自己炽热的情感,但不会处理和女方的关系,这两个男人都让女方痛苦过,所以瑞秋最后还是选择回到意大利,最终却无意失去了性命。
再比如,瑞秋确实对两人下毒了,并且用自己在年轻时学到的勾引男人的技巧轻巧的俘获了这两个男人的心,最后达到目标以后返回自己的国家,没想到遭受意外。
再比如,瑞秋确实下毒了,但最后不忍再害她已经喜欢上的菲利普,选择了自杀,把所有的财产都还给菲利普,摆脱瑞纳提的控制。
等等,这些情况都是有可能的,说实话,如果以恶的心态揣摩瑞秋,那么这个女人最终的结果无疑让人解气。但如果真的什么都是好的,爱情也罢亲情也罢,那么男主的最后宣判了死刑的做法让我想吊死他。
人真的是很复杂的动物。
男主菲利普从小只跟监护人安布鲁斯一起生活,没有体味过爱情的味道,见到成熟美丽的瑞秋,毫无防备的沦陷了,而且一旦沦陷,就不顾一切了。
不强求的人会拥有一个平淡的世界。这并非现实世界,而是仙境,所有这一切都属于我,而我不想一个人独占。
但在我给她道过晚安,顺走廊回到自己的房间,打开窗户,看着窗外寂静的花园,听着那片林子下面的小海湾里回荡着远处大海隐隐约约的涛声时,我就如同假日已结束的孩子一般,感到莫名的惆怅。
女主瑞秋从小过着悲惨的生活,被母亲交易似的嫁给一个伯爵。所以会用物质来填补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每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不同,做出的事情,可能也就难以理解。
读完此书之后,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菲利普在喜欢上瑞秋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炽热的情感,那种单纯的不顾一切的感情,能把所有的人和事都融化,我想,这也是瑞秋归还了所有珠宝的原因。
只是,财富可以归还,人已经不在了 。真相到底如何,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一份让人奋不顾身的美好,那一份让人留恋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