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的意图可以违背?
飞将军李广声名远播,却一生未得封侯,时也?命也?漠北之战是汉匈战争的关键战役,这场战争的胜利击溃了匈奴在漠南的主力,逐渐向西北迁徙,十几年内再无南下之力;这场战争也成就了卫青、霍去病,成为赫赫有名的帝国双璧,名垂青史;但也是这场战争,飞将军李广却失道而回,结果自刎而死,为什么?
因为开战之前,大将军卫青获得了单于主力位置后,命令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从东路合围单于,而把本来属于前将军的位置给了中将军公孙敖。之所以这样安排,《史记•李将军列传》和《汉书》都提到了原因:一是武帝有命,任命李广为前将军实在是出于无奈,“以为李广老,数奇88,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武帝下密诏给大将军卫青,意思是说李广年纪太大,又总是运气不好,提醒卫青不要安排李广作为先头部队进攻单于主力,以免造成军事上的失利。二是卫青有私,与公孙敖关系好,想让其凭功再度封侯爵。
漠北之战,大领导(汉武帝刘彻)和直接领导(大将军卫青)都不希望李广参与,但其却硬要违背领导意思参加,加之时运不价,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占,失败的命运已经注定。
二、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九月九日阎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招待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篇序文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写序文,大家都不敢担承。因为大家都事先知道这是阎都督为了捧女婿的,内定好的事情,花花轿子人抬人,都在打腹稿,想着赞美之词夸耀阎都督女婿,哄阎都督开心。没想道半路杀出个愣头青,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过笔来,也不推辞。阎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阎都督兴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
为什么王勃能打破潜规则?一是王勃有才,《滕王阁序》被成为千古第一骈文,不是什么人都能写的;二是阎都督雅量,有爱才之心。
三、接班人是用来接班的?
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中国历史上有494位皇帝,立过的太子131位,占比26.5%;成功继位的太子55位,占太子总数的41.9%,占皇帝总数的11.1%。以我们最近的清朝为例,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最为轰轰烈烈,康熙太子胤礽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不仅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长成后代皇帝祭祀,并数次监国,治绩不俗,在朝野内外颇具令名。但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废,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康熙立太子,从开始的表现来看,一定是准备胤礽作为接班人的,太子和诸皇子为了巩固与争夺储位,结党营私,钩心斗角之势日益严重,政治环境变了、人心变了,导致胤礽从接班人变阶下囚。没兑现的承诺说好听点是未来可期,说不好听就是空头支票。太子是皇帝亲儿子,接班尚且不易,更何况我等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