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爱护和陪伴都是公认的教育力量。但是你想过吗?有时候,无视,置之不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怎么利用无视的教育力量来养成孩子良好行为和品性呢?今天聊一聊这个话题。
所谓无视就是忽视,置之不理,装作没看见,装作不重要,从而让孩子觉得无趣,让孩子自己觉得无趣,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行为或念头。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行为主义所提倡的方法。行为主义的方法中最强调的是强化法。所谓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当孩子出现好的行为或念头时,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的精神奖励,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负强化,就是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或念头时,及时予以阻止,批评或惩罚,使孩子不好的行为或念头不再出现。
而行为主义还有一种用于矫正孩子不良行为或念头,或不想让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念头出现时,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叫消退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置之不理就是一种消退法。就是通过不予理睬或忽视的方法,让儿童自觉自己的行为没趣,从而自己放弃。
忽视或不予理睬是一种应用消极的方法进行消退,从而达到行为矫正或行为养成目的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要特别地谨慎,以免过尤不及,伤害孩子的感情和自尊。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有一个6岁的男孩子总是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起哄,以此来博得同伴和老师的关注,同伴们哄堂大笑,老师越批评他,他越得意。虽然老师屡次和他讲道理,但每次他都是嘴上答应,心里没当回事。这让老师非常气愤而头大。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男孩的行为动机正是来源于同伴和老师的反应,同伴的哄笑,老师的生气让他很有一种被关注的感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孩子不能通过他的起哄行为而达到被关注的目的。那怎么办呢?这时无视或不予理睬就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同伴和老师视其行为如空气,不予回应。这就好像一个人用口水来吐天,但是天不接受,口水又落回他自己的脸上去了。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无论发生了什么,在孩子放弃自己的行为之前绝对不能关注他,如果有一次的关注就会前功尽弃了,第二次再使用就会不太灵便了。因为孩子会意识到你是故意这样做的,故意不理睬的,那么他也会故意惹你生气,故意引起他人注意!
这种方法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种名称,叫做“冷暴力”或“冷战”,因此,使用无视的教育力量,需要谨慎,有四个原则需要遵守:
第一,发展性原则。这是前提和基础。使用无视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不是逃避孩子,更不是为了报复,予以“冷暴力”打击。
第二,无视到底,绝不妥协。
第二,联合大家一起无视,绝不给他或她有转移对象的机会。因此使用这种方法需要与相关人达成统一战线,如家庭成员统一战线。
第三,比拼耐力。谁先受不了,谁就输了!
第四,仅适用于孩子行为或观念的矫正与消退。不可滥用。比如,不可对孩子的陪伴需求报之以无视。这样做的话,最后孩子可能的的确不再要求陪伴了,但孩子的发展就有了缺陷,得不偿失!
无视的教育力量是一股洪荒之力,需要谨慎而有智慧地使用,需要因人因孩子因情境而异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