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支付意愿?
顾名思义,支付意愿就是我们对某项商品或者服务的兴趣程度,决定我们是否愿意为之买单。
我曾多次强调,商业社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在所有的商业场景中,我们都是通过支付商品的价格,来交换商品能为我们带来的愉悦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或者交换商品解决我们遇到的问题、存在的某种需求。
我们买房买车,是因为房子和车子能解决我们居住和出行的需求;当然,也有人将房产作为投资,这时房子解决的就是他们资产升值的需求;当我们饿了去吃饭,是因为吃饭能满足我们的生存需求;当我们买奢侈品,是因为奢侈品能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所以,支付意愿可以理解为我们对于某项商品的需求。
那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支付意愿呢?
这其实就是营销人要思考的问题——发现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并提升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支付意愿来自需求。
可人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营销人员能让一个吃撑了的人,到自己的餐厅吃饭么?
也许你觉得这是个impossible的任务,但我不得不告诉你,营销人是这世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洞悉人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凡是你没有需求的,他们就创造需求;凡是你现在没有需求的,他们就锁定你未来的需求。
那么,营销人是怎么让吃撑的客人到自己餐厅吃饭呢?
跟你讲个故事,有次我去吃烤鱼,吃完了他们送我两张优惠券,这让我后面再吃饭的时候,总惦记着他们的优惠券,仿佛不用就亏了一样。于是,他们锁定了我以后的需求,后面我也果真再去了。
类似地,羽绒服在春季打折、滴滴送我们打车券等都是这个道理,锁定你!你总有一天会有需求吧!
那么,营销人怎么创造需求呢?
试问,女生真的需要名牌包包吗?男生真的需要上万块一双的球鞋吗?
当你们为品牌溢价买单时,那么你就被套路了,这种需求是不存在的,不过是营销客为你打造了一个拟态环境,让你感觉有了这些,才算是真的上等人或者潮人。这时,我们不是在为产品价值买单,而是在为一种理念买单,而这个理念是被创造出来的。
营销客们深知,人性是虚荣的,当你沉浸在名牌带来的荣誉感中,他们的目的就达到了,你为不切实际的理念买单,而他们却赚到了实实在在的钞票。所谓的粉丝经济和“她”经济,莫过如此。
除需求之外,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价值。
很容易理解,我们所有的买单行为,都是因为产品具有某项价值,比如我们买房子是因为房子具有居住和投资价值。
然而,价值是一种极其主观的东西,它是人们群体意志的产物,人们都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它就有价值,而不一定是产品的实际价值。比如比特币,当人们认为它有价值,它就可以被炒到很高的价格;人们认为它没有价值时,那它就一文不值。
因此,营销客在价值上可以大作文章,这是我极其倾佩的地方。
就比如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产品。
如果你去买一个大牛的课程,那就比不知名的讲师贵很多,尽管这个课程也许只是不知名的讲师联合打造,再由大牛出来讲的。而实际也是如此,很多冠以某某某力作的课程,其实背后都是产品团队在做的,跟大牛的关系并不大。这时候,我们如何衡量价值呢?没法衡量的!!!恕我直言,都是套路!!!
另外何加盐老师说过,价值其实是分为三个维度的:
举个例子,某公司推销一个培训课程,宣称能帮你提升销售业绩,你看了广告以后,认为课程特别有价值,这叫“期望价值”。
你交了钱去上课,老师讲得非常好,你听了热血澎湃,觉得这个课太值了,这叫“体验价值”。
你听完课之后回到公司,信心满满地用老师教的技巧去做销售,结果发现一点用都没有,你哭着说,“这什么鸟课啊,太不值了。”这叫“实际价值”。
总结一下:消费者在体验产品之前想象的价值,叫“期望价值”;在使用产品之时感受到的价值,叫“体验价值”;产品实际上对消费者起的作用,叫“实际价值”。
所以,总结一下,商业社会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你的支付意愿就是需求的强烈程度,和商品价值的大小。
为了促成买单,营销客们在做的只有两件事:提升你的需求和增加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