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女/性/瘾者》但是害怕写出来不能显示,也就不了了之了。今天看的这部《超脱》让我可以抒发一些感受,感觉就像巴斯特最后说的那种压力,爱伦坡写的《厄舍府的倒塌》前的那种压抑感现在有了出口可以释放出来。
《女/性/瘾者》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被世人认为有病的人,特别是作为一个女性的悲哀。从男系社会开始,女性就要听从男性制定的一切规则,所以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只可以从一而终,看看《列女传》,看看《儒林外史》这些中可悲又可怜的女人,真的是异常的心痛。我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人总是喜欢排斥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是为了得到所谓的安全感吗?我不明白!所以我喜欢福柯,这个同性恋的哲学家让同性恋从社会边缘拉回人们的视野中,让我们知道这些人只是某个方面和我们不一样而已,如果不是仇视敌对,同性恋怎么可能会带来疾病,带来灾难呢?世界人口那么多,已经不需要男女结合继续人类的繁衍生殖了,为何要要求如此之多?《女/性/瘾者》第一部,说实话看着的确有些无聊,这个导演竟然就让两个人不同的经历串连起来,而且解释得又是如此平缓,哲学宗教数学……这些都和这个女人扯上了关系。她无疑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很清楚自己内心接受的是什么,并且敢于追求,我真的很佩服她。她作为一个女性,在挑战,挑战这个社会,挑战这个制度,挑战人类的道德。可能是老了,也许是累了,她最终被这个救她的男人所感动,并且下定决心要去改变自己。导演真的是太让我惊喜了,也许就是这个女人的最后一枪让整部电影升华了,让这部看得我觉得有些无聊的电影升华了。同时又让我感到十分的悲哀,男人就是这么对女人的。有谁能真正的看透女性的悲哀,笼罩在女性身上的那种悲剧色彩。即使是睡了上千男人的女人也有尊严,这种尊严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超脱》的主演艾德里安布洛迪,《钢琴家》也是他演的。深邃的眼神,非常具有特色的眉毛,苍白的脸,瘦高的身材无疑让他身上的忧郁气质发挥淋漓尽致。每个人都在向往着美好希望,可是处于社会中更多的人却是充满了悲观绝望。老师——这个职业被人歌颂,认为他们肩上承担着更多的希望,家的希望,国家的希望。现在才能体会到,我在大专代课的一种真切心情——没有意义,所有所有的都没有意义。这些孩子至少要比《超脱》中学生好那么一点,但也只是好那么一点。因为他们不会堕落,只会像工蚁一样,挣钱挣钱挣钱,一辈子就这么一晃而过。而更多的人,像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那些早已经不再上学的小伙伴们,我真的感到悲伤。
小学初中,我们5个一起上学。冬日五点半的早晨,黑乎乎,白茫茫的,偶尔只有几声狗吠,狭长小道会出现睡意朦胧的我们。离中考越来越近,他们有两个已经退学,那天我对他说:“以后我可以帮你补习功课,你千万不要退学。”他亮晶晶的眼睛认真的眨了眨,只是我很奇怪,奇怪自己对他退学的心平气和。再也没有见过他。只是偶尔回家听到外婆说他已经结婚生子。
每个人的命运不同,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东西所束缚,苦苦挣扎不得解脱。而我在苦苦追寻生命的意义,时间空间到底是什么?至少现在知道它什么都不是,而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这种虚无感,还有这种变化,这种未知都让我觉得异常可怕,我能做的就是每天既心安理得有惶惶恐恐。
《超脱》也是一样。巴斯特老师有自己的经历,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痛,但无论怎么样,他们还在过着每一天,无论这么一天是多么的荒谬。不知道是不是艾德里安布洛迪和小女孩在一起的画面,让我想起了《这个杀手不太冷》,那种画风很像,感觉也很像。不过《这个杀手不太冷》却是我心中最爱,无人可敌!希望你可以为你的脸为你的灵魂涂抹些色彩,增加点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