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458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2 分
每天从零开始,不意味着你所有的积累都归零,而是知道,此时此刻的你,什么事情才是重要的。愈多的事项要做,只会埋没了你真正需要做的事。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不在于你想要的选择,而是你对哪些选项说「不」。你的时间精力有限,愈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愈想要达成完美极致的状态,反而会因为这种近乎全面性的完美,忘了你自己该有的模样。
我们不会因为没做什么而变得不一样,恰恰是因为做了某项事情,从而成就了自己。但这件成就的事情,不会因为你做了很多,成就了你,反而是专注下的延伸价值。
01先有「1」后面的「0」才有意义
《斜杠青年》中提到未来的工作型态将有可能成为多职业的人生。但是,如果只从「多职涯」的观点,只会陷入一种,所有事情都可以做,却没有一项事情是你拿得出手的。换句话说,你没有一项专精到顶的能力,即便往多元化职业发展,最终会因为这种多元化导致什么事情都无法有所成。
这其实也说到一个事实,在没有一项专业能力超越80%的人之前,你所做的多元职业的发展,都只会让人记不得你是谁。
这就如同创业的三阶段,首先你得先把自己变成一头猪,也就是找到透做自身找视野发展找到第一桶金,接下来到时代性的风口,最终才是走向横向扩张的阶段。
然而,有太多人却忽略了变成猪的基本功,人们为什么投你,是因为你背后有某项核心技能,能够与超越80%的竞争者,要不然你连被看见的可能性都没有。
02你的专业有超过80%的人吗
80/20论点里,就解释说,所有成果的展现,往往取决于你所做的那20%的关键行为。从这个概念进一步延伸到职业多元化发展,任何领域的扩张都需要从让你生存下去的20%关键能力开始。
当我们专注在能够使我们生存的领域下,是从生存阶段至发展阶段的专注。
因为最初我们把专注投入在能够使你生存的领域,并且能够产生出最高效益。而非从所有事情都开始。也就是把自己所擅长可以存活性的角度来出发,最终对于这项生存技能能够发展成为一项多元化的职业基础。
从能力技能的角度来看,任何一项专精的背后,都必然要有清楚的发展脉络,例如,小说者不是先会写故事,而是对具体事务的深刻描绘。在文学性上,你愈是能够把生活中的感觉,清楚、具体的描述透过文字把这种感觉描绘出来,才是所有故事创造的基本功。
换句话说,任何执业的多元化发展,都必须要从单一的专精职业来延伸,而延伸的基础来自于专精领域的能力模组化,技能化,以及基础能力为基底。
一但没有建立好这种基底功,任何想尝试多元职业的发展,都将会只碰触到边,无法达成20%的顶尖。
03兴趣导向,可能加速希望破灭
即便知道专精背后,是源自对基本功的发展,接下来就是选择往哪个基本功来发展,这时绝大多数人认为从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开始做,必然可以超越那80%,因为我所做的事情是我所热爱的。
但是事实证明80%的人即便是专注在自己有兴趣的事务上,也无法成为卓越,原因就在于,「希望的破碎」。
人对一件事情有热情,是因为看到对于未来的可能性,所以在此不断的努力,但如果一件事情即便努力也看不到成果,或者说这个成果跟自己所设想的不同,想像与现实的落差感,往往是导致兴趣的幻灭,因为有所期待,反而被这份期待给的所扼杀了持续下去的动力。
04成就,都是给予而来
《优秀到无法被忽视》里讲到一个概念,任何在每项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人,往往都不是因为先对这些领域有「兴趣」才不断的投入,最终成为一种专业的技能。也就是说,那些专业到卓越的人,都不是先有兴趣才有优秀,而是现有专注才有后来的兴趣已到后来的优秀。
这个观点的不同其实就是给予跟想要的差异。兴趣使然,是因为你的想要,相对于给予,因为没有设想的期待,让你任何一点成果都是你的成就感来源。
如同前美国总统甘迺迪说的:「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是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后者的出发点,就是从给予的角度出发,厘清自身的能力来做为贡献。对于前者的观点,则因为太在乎拥有,以为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必然要有所回报,也因为这种想法,反而在当你遇到挫折,停滞不前的时候,更容易有放弃的想法。
05你真正想要吗
一但厘清了各个概念,要发展你的专业,成为前20%的核心技能,其实都是把现有的事务给做到最好。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的专业,不是兴趣使然的原因就在于,当你把这些你所想要的结果,跟你所处的现实有所不同时,那种落差感,进一步扼杀了你对于你未来的想像,更多的是你觉得这不是你所想要的。
相反,如果不是兴趣那会是什么情况,因为对于未来没有期待,这种落差感的呈现,也就自然不存在,因为在未曾设想过的领域中只要有一点成就,都是对个人的社会价值与认同感的增加。
这就说明,没有一项事务是我们所设想的结果,因为路途上都会充满着各种挑战与激情,你无准确知道道路上的会有哪些突发。
但总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问自己:「这件事情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06专精,都是放弃掉部分安全感
当我们已经拥有,以及还没有拥有的对比中,人们往往会倾向于把已经拥有的事务赋予更高的价值感,即便你已经没有再用到了,也会想尽办法说服自己,这些都是过往的回忆与成就。
也因为这样更是愈放不开,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还是会难过,但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含着某些潜意识的存在。就如佛洛伊德曾提到:「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的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的流露。」
其实不想舍弃的背后,源自于不安全感,因为一但承认认同舍去,等同于否定了自己,承认这件事,你看起来不重要,但是通常愿意出来「承认」。就必须要放起部分的安全感。
这就解释道,当我们要专精做一件事情时,但就是不知该如何果断决断掉其他的事情。因为任何一像放弃,都意味着你在生活中的安全感将被抽离。
同时也意味着当一个人愈是展现自己的忙碌时,某种程度上是透过这种方式来获取社会上的认同与安全感,并非是出于想要忙碌。
所以,你看到许多顶尖人士,都是在某些领域放弃掉部分的安全感,从而获得更大的专注度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愈让你感到安全感的,愈容易进入到舒适圈,然而,持续突破自我的过程,就是在走向不安的领域。换言之,专精的本质,就是在透过一次有一次的放弃自我,最终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