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复课之后,节奏一下子紧凑起来。从忙着备课,到准备迎接暑假。所有我们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情况,比如说学生产生厌学,不愿意来上课,家长提出退费.....都接踵而至。
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
疫情期间,我和团队们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是在为过去的行为买单,过去,我们不曾强调规则二字,现在就要接受“潜规则”所带来的结果。
就像我们开车,经常会一边开,不经意的拿出手机,回复一条微信,百密终有一疏,被监控拍下扣分的时候,不是我们运气不好,而是当我们选择拿出手机的那一刻,我们的结果就注定是这样的。
/ 02 /
那么,什么是规则呢?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规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大白话说,就好像现在很多年轻人玩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为什么那么沉迷于它?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游戏赛制的公平、公正性和(相关的约束声明)。从青铜到钻石的段位,是针对所有人开发,每个人只要玩这个游戏,就必须经历这些环节,没有人除外。
除了游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规则随处可见。就像你必须要遵守红路灯一样,一旦僭越这个规则,出事故的概率就会非常的高,还比如说道路行驶的规则,如果你没有驾照开车,那你势必会被惩治。
所以,看似规则、制度像一张约束我们行为的网,但实际上,它是保护我们自身权利的最大武器。
/ 03 /
举个反面教材,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去年开始,为了使管理透明化、简单化,我们在对学员考勤管理这块,使用了校宝(APP管理软件)发送课时的通知。上1节,扣除1节。没有来上的,我们不做课消处理。
一开始发现这样还挺省事,不用费心安排补课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一个很大的纰漏:家长开始对上课有些随意了,孩子自然也就不再那么重视学习这件事情了,请假次数频频增加。有的学生,一个学期20节课,满打满算就来了7次。
我逐渐意识到:是我破坏了原本的规则,而把一个看似规则,其实不是规则的制度让学生和家长进入了一个以自我设置规则的怪圈。什么意思呢?
上过班的人都知道,请假要扣工资吧?那么假如有一天你的公司宣布,请假不扣工资或者全勤奖了,你来上多久,就按照实际的时间来算,绝对不会扣你绩效。你猜,请假的人是不是就会多了呢?
因为,没有约束力就等同于告诉:犯法,不判刑。没有用同一种标准、制度去实施的时候,规则的公正性荡然无存。
/ 04 /
还有一件事情,也需要值得我自己深刻反思。就是过不了人情这道关。
每次有家长来缴费、续费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同时都会跟我说,都是老学员了,一定要优惠一点。碍于情面,好的,准了。
结果是怎么样的呢?就是永远还会有下一次。“ 上次,你给**家长也优惠了呢,这次记得也要一样呢。”
就像吸鸦片,一旦开始,便开始无限循环......
很抱歉,又是我的问题。没有按照机构的制度严格实施,而是用所谓人情的标准去衡量,要知道,道德权利往往是没有边界感的,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心里天经地义的道德观或者价值观,直接突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当时看上去所谓很体面的友情价,看似是给足了对方面子,如果撕破脸的时候,对方还会不会记得你的好呢? 不会。 因为,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时,只会想着怎么保护自己的利益。别无其他。
这是一个法治社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建立在一个“法”字上,法就是规则、制度、约束力。
签合同的时候,你会发现甲方有自己的义务、责任,以及违约的处理方式,乙方也有一模一样的约束。只有当两者关系平等的时候,规则、制度才会起效果。
如果一方在一开始就主动放弃这样的权利或义务的时候,那么它,只能是等待着对方对它的判决。
/ 05 /
小时候,老师就要教会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看了停一停。上学不迟到,上课不吵闹,放学不追逐打闹。
到了社会后,规则就变成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准点上班,违反公司规则制度,按照制度进行处罚。
有没有发现,规则它一直存在,只不过是我们不一样了。小时候越是敬畏,长大后却显得有些肆无忌惮了。
假如没有这些可贵的经历,我恐怕还深陷在人情的漩涡里无法自拔。人情固然好,但它一定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只能“应急”而已,在将来的某一天,会为此付出等倍的代价。
在价值越大局观”的思维意识。
经历的事情多了,你就会发现,成长真的无处不在。
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一个学问。而学问的背后,就是你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价值观、认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