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笔者读到一篇题为《浙江湖州三部门联合发文:给护士涨工资》一文。文中提到关于护士涨工资:实行上浮2级薪级工资的对象须为市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中从事护士岗位的护士。作者解读文件表示护士们不仅要涨薪,还将获得补发近一年的工资。读到这里,笔者不禁要问,这里的涨薪,也许只是编制护士而不包括在体制内的合同护士。
同工不同酬,是公立内医院内的顽疾
同工不同酬,这是国内公立医院的普遍现象。一者曰:编制内的人员有财政拨款,当然工资会高些。一者曰:这些合同工、临时工占领着医院的太多成本,必须消减开支!所以要想同工同酬,怎么可能?高年资高职称高成本的护士,不被裁员就得感谢天地了,还想同工同酬?简直是白日梦!
关于同工不同酬,在网上的报道屡见不鲜,但是为什么一直得不到解决?既然得不到解决,又为何要提同工同酬这样的字眼?虽然目前国内的公立医院大多都已经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编内人员的工资大多仍然是医院自己承担。也就是说,其实无论编制内还是编制外,发的钱都是医院自己赚来的。但是因为编制人员有编制的高贵身份,干一样的活,拿的钱却完全不一样。
因为编制,人被分为三六九等
在公立医院,分为正式工,临时工,合同工,差额拨,全额拨等等。同样身为医生护士,同样是中级高级职称,就是因为一个编制的身份,许多的医务人员即使拥有中高职称,仍然是编制工的下一层,比别人矮一截。
有人会说:你有意见,有本事你去考编制啊!自己没本事,却在抱怨国家的编制政策,岂有此理!也有人会说:人家编制人员就是比你会念书。就是比你会考试,比你优秀。人家拿钱比你多合情合理。
没错,编制人员在考编制的时候,是比较优秀,但那一时的成绩就能决定人一生的命运,这合理吗?笔者曾读过一篇文为《一分之差的命运》。这篇文章说到两位考编制的人员,其实都很优秀,但只因当时仅仅差了一分,结果两人的命运却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读到这里,笔者身为体制公立医院的人员深知,每年入编考试,护士都跟千万人挤独木桥一样,几百人最少几十人争夺一个或二个的编制位置。
每年每家医院在招聘考试时,给护士的编制名额都很少,一个或两个,就是这么少的名额。大家为了将来拿的钱多些,为了退休时更有保障些,挤的头破血流。当然,胜者为王,入了编制,意味着一辈子的铁饭碗,无需担心下岗,无需再努力奋斗,因为编制的身份,不废吹灰之力就可以比别人拿更多的钱。
铁饭碗的编制身份让人质疑
编制身份带来了一生生活保障,他们是那么的有优越感。然而,现在的社会变化越来越快,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形式的变幻风云,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在现代这个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互联网取代传统的大数据时代,编制的一劳永逸让多少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是流动的过程,当体制内的温床如死水般禁锢人们发展的同时,当政者有必要好好思考当下,如何改变现状,力挽狂澜,废除历史留下的残风陋习,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同工同酬是时代的召唤
中国的公立医院有多少?中国的编制医务人员又有多少?据不完全统计,每家公立医院最少有一半的人员是非编制人员,尤其是护士,更是公立医院内合同工,临时工的主体。
中国的护士,不仅职业道路上升艰难,更可悲是的干着一样的活,承担一样的风险,拿不样的钱。只要一辈子在公立医院,合同护士就一辈子抬不起头,看不到希望。而在现有临床稀缺护士,现有公立医院必须招聘临时护士才能满足临床运转的情况下,广大的合同护士不得不直面现实同工不同酬的惨淡人生。
对于许多的合同护士而言,他们在公立医院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认命:同工不同酬,二是尽快在公立医院成长,找机会跳出公立医院,自谋出路。
事实上,在被现实逼迫的合同护士,因为时刻面临着下岗,时刻面临着各种不公平待遇,更加努力,比体制度内的编制护士更奋发向上,因为逼迫的生活压力使他们不得不自我提升,保持核心竞争力。因为没有编制身份,只有让自己更优秀,才能准备随时优雅离开体制。
好不容易培养的优秀护士,却不得不离开体制。这对我们的护理事业发展是如何的制约?中国的护理事业与国际的水准还相差太多,而要想发展我国的护理事业,推动我国临床护理事业的改革,必须靠人才。
废除陈规陋习,废除不合理的制度,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同工同酬,择优录取,是这个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呼唤。愿所有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都能同工同酬,安心,安身地服务好病人!
作者:贾烨
感谢作者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