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入职场到今天,已经走过了整整13个年头,所从事的行业虽然有着变化,但是职业方向却保持了有效的一致性直到今天。
之前,对于自己的职业,也曾经纠结过,从多方面来看,这13年的路径,既包括了市场、营销,也包括了活动、策划,既包括了品牌、公关,也涉足了销管、拓展。
曾经困顿之时,与同业前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得出一个令我有些愕然,但在今天看来,却是水到渠成的结论:我并没有从事自以为的市场亦或者品牌类工作,我所有的工作内容,更贴公司的整体业务,简而言之,我是业务运营。
如今的我,供职与一家国内有18年生命历程的IT服务类企业,而职位,也从市场、品牌、销管等传统领域返璞归真至现在的“名头”:业务运营。
这也是我开通这个没人阅读的专栏的初衷,将自己的职业历程记下,也算是为后来者或者有缘人留下点值得参考的前车之鉴。
今天是第一次打卡,我想,讲述的重点,聚焦在我曾经迷茫的问题上,什么是业务,以及什么是业务运营?
公司业务有很多种解释,公司的主营业务、公司的战略业务、公司的核心业务等等,听起来是一个非常唬人的名头。
鉴于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不抄书,仅仅分享一下我对于业务的认知。
业务,是基于公司经济、财务、技术、销售以及客群现状,以公司现今的实际商业环境为出发点,以明确的业绩、客户、经营目标为终点,通过以客户为中心视角的交易模型和产品模型设计,将基于公司最大资源覆盖下所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转化为客户价值,并获得客户溢价,从而使企业自身持续成长。
首先解释概念,是我的一贯习惯,如果概念部分不能统一,那么后面的讨论都将会南辕北辙。
而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能够帮助你准确的判断一个公司的业务规划以及业务描述是否“靠谱”!进而,才能谈到公司的业务运营战略及策略。
下面有请“例子君”。
做为不到2个月的短期市场领域合作伙伴,我进入过一家大数据公司,从事其金融大数据平台及其衍生业务的市场运营及管理工作。该公司,依靠其资源背景,在中国各大银行领域以及企业金融贷款风险评估领域有较好的产品和业务表现,但是缓慢的现金流和日渐明晰的天花板让管理层难以提升股票的预期价值。
因此,管理层希望将其大数据产品以及公司资源,与当时极为热门的互联网金融形成合力,通过大数据、风险控制、企业信贷以及银行背书等多个关键词,跟随市场热点,形成业务的突破。
互联网金融业务部门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立了。
仅仅6个月,该部门在市场的欣欣向荣下,黯然关闭。
那么,根据这个概念所提及的内容,来看看该公司所谓的“明星业务”是否靠谱?
1、业务发展以及业务战略的制定,首先要基于公司的现状。作为一家业务先进、管理传统、技术中下的公司,其现阶段的运营能力与互联网金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要求相差不小,这也是很多中国传统中小企业的现状,但是,这种差距隐藏在经过品牌、战略、文化等层层美化之下,辨识起来难度不小;
2、该公司面临的实际的商业环境,是一个创业扎堆、热钱扎堆、项目扎堆的环境,但同时,也是火山口上唯一那块比较冰冷的石头。金融互联网的热钱都去了消费贷,对于企业贷的关注,非常弱。
3、对于互联网金融业务没有任何业绩要求,没有客户要求、没有平台要求、没有融资要求……在看似宽宥的信任与支持下,是散乱的业务目标和混乱的组织分工,让一群本就没有金融和互联网经验的人去做专业的企业信贷,这种散乱无异于自掘坟墓。
4、但是,以上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该公司过去服务的客户,并非他一直念念不忘的企业客户,而是屈指可数的几家银行以及部分专门进行企业贷款中介服务的机构,对于真正的企业客户而言,该公司的知名度、曝光率甚至是提名认知,都少得可怜,可金融平台却要一竿子将融资需求戳到企业的身上,这也让该公司初期提供的交易模型和产品模型遇到了极大的市场挑战。
5、以客户为视角的业务设计,就是要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价值,比如,专注于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客户提供大数据贷款风险分析;专注于自己的银行资源,实现银企直联和小额信用贷款周转;专注于自己的数据平台能力,建立企业风险指数;专注于自己充裕的现金流,提供企业短期抵押融资……但是,该公司遗憾的选择了互联网股权交易平台,选择用自己的数据分析模型为未上市企业的股权进行价格评估,这是一块很难向客户解释其商业价值的领域,客户都无法理解你为我提供的商业价值,更惶恐去谈,我给你带来价值溢价了……
关于业务的概念,就说这么多,下次,再来记录对于业务运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