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儿子就给我上了一课。
上次参加的活字印刷术(点击阅读《警察博物馆和活字印刷术——雾霾天里的遛娃》),我觉得还不错,看到他们元旦举行新春传统文化活动,就又付了钱(128元)。今天带儿子去参加活动,内容是制作新年版画,结果刚做了几下,儿子就没兴趣了,说不喜欢,跟我说要回家。我只好哄着他:快快做完了,咱就回家。然后,就只好我亲自动手做了。要做6幅画,然后制作年历。我又得照顾他,又得找想要的生肖,然后涂磨、覆纸,刷版,忙得手忙脚乱,累得腰酸背疼。心里还埋怨着:费心费力安排他的活动,人家还不领情!结果,匆忙之中,让他拿着备用的纸,和印好的版画,准备上楼去做年历。仔细一看,他手里就剩下4幅了!只好又折回去在地上找,捡了回来,虽然有点脏,还好没破。就这样吧!于是我更不高兴了!连年历都没做,就带着儿子准备回家。出了门,我直接打车,儿子看着我的脸色,小声说了一句,妈妈,不是说好了,回家的时候坐公交车吗?我拉着脸,也不回答,直接打车回家。心说:我累的都腰疼了,再坐公交、倒车、走上一段路,还活不活了!
一路无话。
我就琢磨这个问题——唉!你怕他在家里闷,平时上班没时间陪他,于是费心费力、花钱搭功夫,安排他的玩耍和活动,活动报名费、交通费、加上吃饭,不小的支出。结果人家一句“不喜欢”,根本不领情!
回到家,我郑重跟儿子谈话:妈妈安排的活动,你不一定喜欢,以后妈妈就不安排了,你自己安排好了,告诉我们,只要合理的,我们就带你去。
等我慢慢冷静下来,开始理性思考这个问题,忽然发现:原来,我给孩子的,并不一定是他需要的!
想起一些现象:
我的学生里,没有在外面报班的几乎没有。
我儿子的幼儿园同学里,没有在外面报班的,也几乎没有。
不少家长引以为豪的是:我们家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在外面学着好多呢!
我孩子2岁就识字,3岁就能自己看书了,英语……,数学……!
——这就是爱了吗?这就足够了吗?
仔细想来,是不是很多父母都犯过这个毛病,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辛辛苦苦……,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可是,为人父母者,有没有问过自己:你给孩子的,是他需要的吗?
我这次生气,并不是因为儿子淘气、不乖,而是因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觉得付出的金钱浪费了,其实儿子并没有做错什么(要说错,也就是把做好的版画拿掉了2张)。那么,以后怎么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毕竟,孩子还小,完全让他自己做主、自己选择,还不可能。
我想:一要关心。二要提供。三要克制。
关心。
关心孩子,了解他的喜好和需求,这样才能增加“给他的,是他需要的”的几率。
提供。
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只有他接触得足够多了,才可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克制。
如果给孩子提供的,恰好孩子不需要、不喜欢,那么大人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能因为自己付出了精力、付出了金钱,却没有得到预想的效果,就生孩子的气。
这三条中,提供是最容易的,现在的父母最爱给孩子花钱了,饮食、外出、游玩、学习,父母都愿意尽可能多提供。然而,这里面又涉及到如何提供的问题,并不是花钱就可以的,这个另文再谈。
关心,已经有不少人做不到了,关心谁都是要花时间、花心思的。想想自己:愿意和孩子聊天吗?愿意听他说那些稀奇古怪、荒诞不经、充满孩子气的话吗?你不听他的谈话,不了解他的思想,怎么能知道他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呢?(话说:小孩子也有思想吗?当然有!不然怎么会有喜好啊!)
克制最难。比如我,就没克制好,因为这个而生孩子的气。儿子只是忠实地表达了他的喜好,并没有无理取闹,而我一个成年人,却没有虚心接受意见,想起来还挺惭愧。
嗯,看来新的一年,我要努力改进,争取更多地陪伴儿子,倾听儿子,了解儿子,安排更多儿子喜欢的活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