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这个词是大有来头的,晋代郭璞在《蚍蜉赋》中说到,“伊斯虫之愚昧,乃先识而似悊。”大概这是愚昧第一次登场吧。其中这个“悊”字,古同“哲”,“视之不明,是谓不悊。”
百度百科的关于愚昧的解释是“愚蠢而不明事理”,不仅愚蠢而且还得不明事理,才能配得上愚昧这顶帽子。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用上愚昧这个词的时候,也是想表达比愚蠢更具贬损味道的意思。
抽象地说这个话题有些云里雾里、不知所踪,本叨就从金庸武侠小说中选一个典型人物来说吧。这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峨眉派掌门,妇孺皆知的灭绝师太。
选中灭绝师太这个人物,是因为她具有愚昧的所有标配,她的所思所言、所作所为最能诠释愚昧的涵义。
仔细想想,“愚蠢而不明事理”这个解释,似乎并没有把愚昧最独特的症状描述清楚,至少愚蠢的人也会表现出不明事理的行为特征。所以,在开始剖析灭绝师太这个活标本之前,我们还得先把愚昧的涵义重新界定一下。
愚昧的涵义,肯定不止“愚蠢而不明事理”这样简单,肯定还有些其他词汇无可替代、无从表达的特殊意蕴。这个特殊的意蕴是什么呢?把愚蠢和愚昧比较起来说,以本叨朦胧的感悟和粗浅的识见,这个特殊的意蕴大约可以这样表述:愚蠢往往是智商的低下、眼界的狭隘,愚昧却是思维的幼稚、视角的偏执,愚蠢是自认为无知状态下的不明事理,愚昧是自以为有知状态下的不认事理,愚蠢是一张白纸、一无所有,愚昧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估计有人不赞同本叨以上所言,也许有人会用日常生活中对愚昧一词的使用来否定本叨所言,比如成语“愚昧无知”,比如我们常说那些可怜的文盲们是“愚昧之人”。本叨承认,在日常生活中愚昧一词确实都是这样用的,在今天以前本叨也是这样用的。可是,如果愚昧就是这样一个意思,那它与愚蠢的区别又何在呢?如果愚昧只有这样一个意思,那这个“昧”字又当如何理解呢?不要忘了还有一个词叫蒙昧,似乎与愚昧也不能划等号、混着用。
本叨不是语言文字的研究者,不敢在这里假冒许慎搞说文解字。回到本文的话题,本叨想问一下,在评价灭绝师太的时候,能用愚蠢这个词吗?肯定不能,灭绝师太是富有智慧的。能用蒙昧这个词吗?显然也不能,灭绝师太是有主见、不盲从的。能用愚昧这个词吗?乍一听觉得不能,再一想又觉得未必不能,细一思量就会觉得何尝是未必不能,而且是非常可能。
凡是心智处在正常水平的读者,都不会对灭绝师太这个人物有什么好的印象和感觉,可一时又不知该用什么词来评价她。说她坏吧?她真不是成昆那般丧心病狂的坏。说她好吧?她又不是张无忌那般悲悯天下的好。说她明白吧?不要和张三丰张真人比了,就是武当俞莲舟俞二侠、张松溪张四侠都能甩她好几条街,甚至连光明左右使、紫白金青四大护教法王都比她强出许多。说她糊涂吧?她又思虑清晰、决断果敢,绝非何太冲、崆峒五老那样的人物。思来想去,只要愚昧这顶帽子非她莫属、最适合她。
当灭绝师太为了与明教的恩怨纠葛不惜亲手杀死爱徒纪晓芙的时候,我们不是觉得她是大义灭亲,而是觉得她因愚昧而无情。
当灭绝师太用倚天剑残杀明教烈火旗教众的时候,我们没有觉得她是匡扶正义、诛灭妖孽,而是觉得她因愚昧而凶暴。
当灭绝师太在临终前逼着周芷若发下毒誓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她是呕心沥血、泣血残阳,而是觉得她因愚昧而痴狂。
纪晓芙有错,但错不至死。就算从理性的算计上,杀纪晓芙也是失大于得、弊大于利,而灭绝师太偏偏就这样做了,究其原因,无非是拘泥于忠诚和背叛的黑白分明。
明教烈火旗是你死我活的敌人,杀戮敌人天经地义。但当这些敌人放下武器的时候,又何至于断人手臂、了无宽容呢?道其理由,无非是正邪不两立之说而已。
期望峨眉派扬名立万、扬眉吐气,固然可以理解。逼着一个弱女子发下毒誓、自绝人道,就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正常人所忍为、所能为了。功名之念,何其甚也。
灭绝师太的愚昧之症,不是愚蠢之人的没脑子,而是聪明之人的脑子进水了、短路了、断片了、中病毒了。
愚蠢之人不过是有些可怜,愚昧之人就是既可怜又可鄙还可恨了。
最后回到说文解字的范畴,愚蠢和愚昧,共同的表现是一个愚字,但原因却分别是蠢和眛这两个字。灭绝师太就是因眛而愚的典型。
忽而回到现实中,本叨不禁因一问而心生恐惧,这一问就是:自己是不是也经常因为昧于某个执念而蠢态常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