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王勃演一个辅导孩子作业到崩溃的父亲,画面很是震撼。我感慨:“我真是幸运!要不是遇见儿童之家,接触如何爱的理念,恐怕我也可以代替王勃本色出演那个疯狂的角色。” 旷智勇老师很敢说:“教育出了问题!” 是的,作为家长,我只能自己觉醒,才能力挽内卷的狂澜。
2.早上去取车时看见阳光洒落,雾气蒙蒙,空气清新,吸在鼻子上凉凉的甜甜的,我看看时间还够,就走到河边看了一会儿满树的玉兰花,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也很满足!满足了美的需要。
3.倾听小朋友:
周日带几个孩子在草坪上玩,邻居小女孩对我说:“我们班有些男生很皮,很讨厌!”
我问:“你可以说说他们的什么行为让你不舒服吗?”
她:“他们老喜欢欺负人!”
我问:“你可以说说他们的什么行为让你认为他们欺负人吗?”
这样反复多次问“具体行为” 之后,她说:“他们说的话我不能说。”最后搞清楚了,那些男孩说一些成年人认为的脏话让她紧张 害怕 反感。
4.昨天写日记时本能地会有些评判,后来意识到了,就修改成更加观察的词语,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也不会越来越高涨。时时刻刻带着对评判的觉察,感到清晰踏实。我在有意识的状态里跟人互动时感到很踏实,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状态迷迷糊糊,所以感到不安 患得患失。
5.看一个小视频: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观察儿童,会发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互相帮助,只在必要时才会伸出援手。这意味着儿童出于直觉,就会尊重他人的基本需求,知道他人不需要不必要的帮助。而成年人很难不去替儿童着想,给他们提建议,或者帮他们更好更快地做事,因为他们通常只是着眼于“好”。
联想到:昨天傍晚放学后我跟悠悠在河边玩,他让我帮他拿湿湿的纸团,我说:“我不想拿,我怕冷,又有点儿脏。”
他说:“真奇怪!为什么你们大人怕很多东西呢?我们小孩子都不怕,你看我不怕冷不怕脏,小孩长大成大人不是应该更厉害更灵活的吗?”
我:“我认为小孩比大人好。大部分大人被污染了,没有小孩子那么好了。”
他没再说什么,但我感觉他能接收到我的那份真诚的谦卑和对他作为孩子有着美好品质的那份欣赏。
悠悠每个上学的早上都会跟给他开车门的保安伯伯/老师/值日家长问候:“早上好!” 我看得出这些成人都很感动于你这份带着眼神交流和真诚的问候。
小朋友们来我们家玩时,你会提醒他们别用手摸仓鼠,因为这两只仓鼠还胆小紧张怕人,可能会咬人。朋友们走时,你同意赠送一些玩具和零食。所以我们家常常有小客人光临,常常舍不得离开。
他自己拎书包进电梯。
车上我哼歌。
冷天加下雨中的早高峰,开车格外小心,平安是福!
母亲来电问问情况,我让她叫上父亲清明节后一起来宁波,我带他们两个去北京玩。她蛮开心。
老妈说老爸的鸭子原本卖25元一斤的,往年很多人都抢着买去过年,因为老爸的鸭子养在山泉水不断流进的池塘里,地方很大,旁边的田里和竹林又可以刨虫子吃,喂的是家里的剩饭剩菜和玉米粒......这次因为年前奶奶去世,很多人避讳,就没来买鸭子,就滞销了。我马上行动,帮老爸销几只,买了泡沫箱寄回老家,叫老爸寄鸭子给我的三个在福建的朋友。朋友们收到消息很感激,我也很开心。许久不联系,内心依旧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