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的小学毕业留言册上看到一句话,是原来班里一个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孩子写的:“你是全班唯一一个不讨厌我并且愿意帮助我的人,我会永远感激你,你是我内心永远的朋友。”这是一个12岁的孩子的心里话,“永远”这样的誓言或许略显幼稚,却是那般的真诚,透着纯净、存着温暖。
记得那时候的确有一个孩子会时常将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上,每次都会怯生生地说:“阿姨,你好!我是xx,杨在吗?”递过电话,那个孩子会问一个自己不会的题,或者一项作业,或者其它,两个10来岁的小男孩用他们特有的方式交流着。儿子对他似乎特别有耐心,两人还不时地笑笑。
“这么简单你都不会啊,我也是醉了……”年少的儿子一边对伙伴的“愚钝”显出不屑,一边又用对方能听懂的方式表述一遍。彼此调侃中的那份快乐也感染了我。
“xx好厉害,他居然会做鸡蛋饼,可好吃了,今天他给我带了一个。”
“xx力气可大了,今天搬椅子,他一个人搬了好几个,还帮几个小个子抬桌子。”
……
在儿子的讲述中,看得出他对自己的伙伴也有着“崇拜”。
我非常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同时也在多次“被打扰”之后有些不耐烦……
“xx因为学习不好、长得太胖,经常被同学嘲笑,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可他也挺努力的。他并不是坏孩子,不会影响我学习,妈妈,你能允许我们成为好朋友吗?”儿子的话让我陷入思考。
也许我们习惯了成人世界里太多的伪装与不屑,潜意识中甚至于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与一些“不优秀”的孩子交往,似乎连交朋友都得有选择性,以不影响自己、对自己有利为前提。在打着关爱的幌子为孩子着想、替孩子把关的背后有意无意地隐藏了自己的自私。但是在孩子眼里,朋友不一定是学习好,不一定是各方面优秀,彼此在一起互相帮助、快乐成长已经足够。在他们眼里,看到的是彼此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心里,友谊很单纯,感情也很纯粹,不掺杂任何功利,不存在任何目的。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貌似懂得人情交往的成年人,真的拥有纯净的友情,真的在每一份友谊里付出了自己内心的真诚吗?
后来我见过那个孩子,很有礼貌,看起来很踏实。据说他会自己做饭、帮着妈妈做家务、拿重东西。“阿姨,谢谢您!”临走时,孩子的一声“谢谢”让我自惭形秽。我庆幸自己没有用过于生硬的语言去伤害一个善良的孩子,也没有过多地阻挠两个单纯的孩子保留一份属于他们孩童时代的友谊。
小学毕业后,因为上了不同的初中,两个男孩子的联系少了,几乎没有再见面。我时常想起那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也许他们的友谊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淡漠,“永远”也只是内心一个模糊的概念。但不管怎样,曾经的那份感情是真挚的,是珍贵的,是发自内心的,是值得留恋一辈子的,是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为之羡慕和怀念的。
少年,愿你们成长的路上彼此祝福相伴,内心永远保持着善良,珍视每一份纯净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