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
一、把孩子和问题分开:外化。
1.用拟人化的方式把问题和孩子分开。有问题更形象化。问题是问题。把孩子放在自己是主人的位置。我们和孩子合作去打败问题。
最近谁跑到你身上了,怎么看见你变得不太一样了?功课也不写,心情也很不好。
2.像侦探一样看清问题的面貌。
孩子和我们可以像侦探一样好好摸清问题的底细。探清问题的底细,个性目的,攻击性、弱点,以及对问题的看法与计划,让问题呈现自己的生命性格以及历史,就是就是机会极具创意的对活氛围下,为想让孩子认识与了解问题。我们就有机会回到孩子身边,好奇孩子是否同意对他所做的一切。
当你发现独眼兽想把你的快乐吃掉,把你的学习吃掉,把你的朋友吃掉,甚至想要把你的命吃掉,你感觉怎么样?
现在你知道独喂兽的坏计划了,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跟独兽说什么?
如果独眼兽真的离你远一点,你会变成一个怎样的小文?
3.探索独特的新故事,支线故事,偏好故事。
叙事的双重外话:问题外化,你是怎么没有被恐龙给整死?你是靠什么活下来的?
资源的外化:我有一个朋友叫做“生存力”,有一个朋友叫做“望远镜”,还有个最重要的朋友叫“聪明的机器人”。我们可以这些给这些朋友建档立卡。让这些朋友去应对问题。
4.与问题建立新关系。
我们把自己定位在主人的位置来思考,我们与问题的关系。我们就会使用它,就必须先认识他,熟悉他。我们可以重新与问题建立良好的关系。他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以及不当使用会带来什么代价?
二、寻找问题以外的故事版本:支线故事的入口。
1.孩子的情绪是入口,渴望是入口,故事里问题不存在的时候是入口,故事里的期待、善意、努力、挣扎、因应等等,也都是入口。用兴趣与热情唤醒支线故事。我们要先珍惜孩子的声音,尊重与接纳孩子可以表达自己的状态。
2.用心经营每一次相聚。我们就会创造与丰富一个个有别于问题故事的新故事。新故事的持续发生,被看见、流通。孩子就有机会开展不同的滋味人。
3.支线故事藏在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里。
放学回家后,爸爸常常很晚才回家,你都是怎么照顾自己的?你常说自己在学校没有朋友,那放学后的你是怎么交到这些朋友的?你是怎么分辨好朋友坏朋友的?你说家里还有爷爷,你和爷爷在家里喜欢做些什么事情?
当他说了这些故事同时,也开始认为自己。让他可以有抬头挺胸的视频。
4.善用时间轴概念。
20岁的你,如果可以过着你喜欢的生活,那会是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会想要成为这样的人?这样过生活你感觉好在哪里?你看过谁也这样过生活吗,可以说说看让我知道吗?你最想让谁知道你有这个梦想?你最怀念的小学四年级老师,如果知道你的怀抱着这个梦想,他会怎么说?
支线故事可以存在于过去,现在,未来。美好故事的入口处处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