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这几天,X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可能过了个假年。”
从何说起。
1
听说某处新开了一家还算有意思的店,X组了个局,一起约着去那家店。
其实去得不算迟,但好的位置基本都被占了,过年嘛,这也正常。
于是,我们就随便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还没坐热,老板娘就拿着菜单站在桌旁,用意显而易见。
菜单上每样东西的价格不是很便宜,但勉强还是能够接受的,毕竟占了地方,肯定要消费,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灯光还算明亮,每个桌子似乎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讲,倒也自然。
后来,又来了几个朋友,桌子有点坐不下,服务员领着我们去了一个大些的桌子。
待我们刚坐下,服务员拿着菜单,居高临下地说:”事先跟你们说一下,这张桌子有最低消费,人均150。”
突如其来的最低消费让我们觉得很不爽,为什么换桌之前不说,偏偏等到大家都折腾完之后,才过来说,而且都没有商量的语气。
人均150,这样算下来,一桌至少一千多,不过就是找个地方聊聊天而已。
一帮人中,X算是比较强势的,她有点火大。
“什么,人均150?”X扯了扯嗓子,拍案而起。
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家小店,只是装修稍微显得特别些,就算放在北上广深那样的城市,也不可能人均150啊,这摆明了霸王条款。
就拿星巴克来说,也没有这样啊,更何况,星巴克的档次远远高过于这家店,人均消费说高点,60也就够了吧。
“为什么换桌之前你不跟我们说,现在才说什么意思,店稍微装修好看点就带这样欺负人吗?都说店大欺客,你这小店也欺客,真是!”
服务员一副你走我不拉你的样子,也不说话。
于是,大家互相交换了个眼神,拿起衣服和包,头也不回地走人。这就是一种默契。
“这种店再也不来了,直接拉黑。”
“就是,坐地起价,抢钱呢,不过就是个小店,人均150,怎么不上天?”
“就算是过年,也不能这样,不是吗?”
“看来他家就是做一次性生意的,过年能宰就宰,肯定做不长久。”
你一言我一语的,顶着寒风,嘴里碎碎念。
X气急败坏地吼了一句,“我一定是过了个假年。”
2
初三那天晚上,X特别想唱歌,我们几个人骑着电动车,穿行在路上,人满为患。
去KTV,感觉就像在赶春运。整个大厅里塞满了人,人挤人,背靠背,一点都不夸张。
空气中夹杂着呛鼻的烟味和香水味,再加上封闭的空间里空气不流通,很是难受。
连平日最差的地方也是全部满间,再夸张点来说,就是拿着钱也没有房间。
过年期间,所有KTV翻了好几倍,直接按小时计算,平时能唱一下午的钱,在这期间,可能连一个小时都唱不了。
就是这么可怕,每个地方都是随便开口要价,动辄几百一个小时,甚至有些店家强制性地要求办张卡内金额不低于一千的会员卡,才给开房间。
即使这样,很多人都还是前仆后继,你不唱,后面排队的人多了去。
找了五六家,跑了大半个城,已经晚上快11点了,依旧没有任何一家有空的房间。
X气得直跺脚,嘴里念叨,“这一定是幻觉,我可能在过一个假年!”
3
再说吃饭,过年期间,各种餐厅、酒店的生意好得出奇。
每天晚上,都能看见各个地方在排队,无论平时生意好的还是差的,在这几天,全都是人,每家店都爆满。
有些店要提前预约订桌,不预定根本没位置。还有些店四五点就要去候桌,稍微迟一点,可能就要等上几个小时。
打开手机,想定张电影票,满屏红色布满页面,边边角角都没一个空的,口碑再差的影片都是满座,这年头,看电影都没票,真是不可思议。
天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了?
4
X说,过年的这几天,我一直有种感觉,我好像过了个假年,这种感觉很强烈,太可怕了。
我相信很多人和X是一样的感觉。
这几天,无论去哪里,到处都是人满为患。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来自偏远的小县城或是小镇,过年了,都是要回老家的。再功成名就的人,也是从农村或小城镇走出来的,这是根。
就以我所在的这座小县城来说,地方不大,骑着电动车两三个小时就能绕城一圈,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有什么地方,怎么走。
虽说城市不大,但是消费水平直接可以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并驾齐驱,这可能是很多小城市的共性。
过年的这段时间,城市完全变了样子,街上到处都是人,大大小小的店里塞满人,马路上的小轿车更是络绎不绝。
原本安静的小城虽说热闹起来了,可总归还是有些浮夸。
每年的物价也在疯狂生长,一到过年,各种涨价。毫不夸张说,整个年基本都是用钱堆出来的,完全就是一种纸醉金迷的样子。
每个人都肆无忌惮地挥霍着金钱与时间,却又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究竟何在。
欲望都市不再是电影里面遥不可及的画面,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着类似的片段。
在我看来,过年越来越物质化,年味越来越淡,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单纯。
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却没有以前快乐了。
很多人千里迢迢地赶回来,没过几天,又风尘仆仆地离开,其中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
可能真如X所说的那样,
我们好像过了个假年。
但,钱,过了个真年!
很高兴遇见你,我是小呆,一生很长,却也很短。人山人海,我想看见你!
我的公众号:ZYZ8892586 北城远在北方,等你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