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壹路公众号:roadeleven
本文为拾壹路原创 | 谢绝转载,盗版必究
刚毕业那会儿也没想找工作,西安玩了一圈,又跑到成都一家青旅耗着。青旅每天人来人往,我就坐前台跟义工瞎贫。到了晚上,就到天台躺靠椅上看星星。那时候成都也没现在这么大雾霾,空气中迷迷幽幽还能闻到辣子的味道。青旅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家艺术区里,被高楼包围。没星星的晚上,就看远处闪着白灯的大厦。风悄悄的,悠悠荡荡的夏天,直接睡过去了。
待够了时日,认够了朋友,晚上出门散步撞见秋风才想起找工作。成都岗位少,正巧帝都有公司通知去面试,就做了北漂。到北京也一样住青旅,十月份的时节,全都是刚从校园出来的生犊子。一群人没工作的白天骑车出去浪,有工作的晚上通宵抱在一起看鬼片。等真正入职了,才猛醒到,吃喝拉撒住行穿无一不要钱,发工资还远着呢!不好意思向家里要钱,身边也是和我一样的穷逼,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了。
到这时,主角才悠悠然上场。
有钱“通宵抱在一起看鬼片”,没钱就成了“通宵抱着泡面看鬼片”。回想那些日子,白天还在公司人模狗样趾高气昂地点评着周边小店孰优孰劣,等离开金碧辉煌的国贸写字楼,回到青旅见到那群人就怂了。吐槽完工作就盘算着晚饭吃红烧牛肉香菇炖鸡还是老坛酸菜。
是夜,大厅里灯影昏昏,呼啦啦一堆人,一个接着一个等着微波炉热面。(微波后的面比泡的好吃多了!)往往第一个的面都吃完了,还有人在后边等着。这个时候,就要看个片子助兴。开始还你谦我让,其乐融融地吃着面看《武林外传》《深夜食堂》《舌尖上的中国》等下饭剧,到后来,就开始抢遥控器,什么恶趣味看什么,《行尸走肉》《咒怨》《小时代》轮番上阵。
丧尸抓到活人开始往嘴里塞大肠,耳边传来美滋滋吸着泡面的声音;丧尸抓到马开始吃内脏,耳边传来美滋滋吸着泡面的声音;丧尸一张严重腐烂爬着蛆虫的大脸凑向屏幕,耳边传来美滋滋吸着泡面的声音。导致我今年看《釜山行》里丧尸扒着车窗的时候,竟然耳边也传来了美滋滋吸着泡面的声音。
当时,是泡面挽救了即将流落街头的我。细想想,其实在小时候泡面这东西也算是高级食物的代表。小学不必说,初中暑假的每个下午都是在泡面和电视一起过的。吃完午饭,爸妈出去工作,我就待在家里看电视。三点钟一响,就该出门买泡面了。开始只是泡,到后来,就上了煤灶。
热锅上少许凉油,油热后,打入明黄的鸡蛋,煎到两面金灿。再把葱姜末、虾米、豆干和泡面自带脱水蔬菜包入油炒热,稍微出点香味了再把红肠切片加入翻炒,等肠片微卷就可以加水了。水滚后放入面饼和酱包和粉包,煮到面条微软。再倒入之前的煎蛋或者再冲一个溏心蛋。这样煮好的泡面既不会过于软烂而不劲道,又不会有硬心儿吃起来别扭。最后点几滴香油,就齐活了。
等上学住校后,跟泡面已是相敬如宾。夏夜漫长的游戏通宵和天寒地冻的冬雾迷蒙,泡面味道也是不一样的。书一掀开,一团升腾而起的蒸汽是最深刻的记忆场景。多少个饥肠辘辘的残夜,小吃街打烊了宿舍楼锁门了,泡面是唯一的救星。中间有段时间,不知道老三从哪儿弄了个酒精炉子。几个人凑到阳台,一人一双筷子,没等煮好就抢着往自己碗里挑。煮了几次,感觉没啥区别,还是各人泡各人的吧。
除了宿舍,最离不开泡面的应该就是火车了。推小车的列车员每天喊着“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腿收一下”,其实最畅销的应该是方便面。不知道是不是错觉,火车上的泡面总是特别香!大概风餐露宿里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总是难得的。
火腿肠、榨菜和卤蛋是火车上的泡面三剑客。火腿肠掰段和卤蛋增添荤腥,榨菜堆成脆嫩口感。到车厢连接处接满热水,叉子别在盖子上。等一掀开,那味道就跟长了眼似的窜进你的鼻子,刺激了你的鼻腔,又急急忙去刺激你的脑仁。
泡面的香味太过鲜明,以至于不起身就可以清楚地嗅出,嗯,这边是红烧牛肉面,那熊孩子吃的是鲜虾鱼板面,后面大叔吃的是老坛酸菜面。飘忽萦绕,仿佛一场小型的泡面交响乐。泡面是歌词,面汤是曲谱。单吃是独唱,加入配料是对唱,再来几口小菜就是合唱。在枯燥无味的长途远行中聊找一些趣味。
往往一碗下肚,就是一顿饱餐。窗外是陌野千里无人熟识,入口的泡面却是所有人从幼时少年一路步入社会的共同回忆。天南海北,他们吃着同样熟悉的味道,各人奔赴各人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