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以前都是被老师逼迫写的,最近读了[影响力]感觉是收获满满,但是这些“收获”不念叨出来,像碎片一样散落在各处,形不成体系无法供大脑随时调用。
和惰性斗争许久 ,还是说服自己安静下来,整理思路完成离开学校后的第一次读后感。
首先读这本书的初衷是看了运营人员必看书的排行榜,[影响力]排第一,于是就花里79.9大洋买了精装版(这是经年买的最贵的一本书),现在回想当时的购买决策是受了“承诺和社会认同”原理的驱使。
当时在北大万圣书园被那里浓浓的学问气氛所打动了,看着里面精英知识份子埋头于各种学问大部头书中,一度是自己想成为的人,现在却越来越远~~
如果当时是在网上买书,这个价格我肯定不会把它放入购物车的,所以互联网在发达也代替不了线下店里营造的氛围。
好了,啰嗦了这么多,回到主题吧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人“罗伯特 西奥迪尼”,1984年出版第一版,属于心理学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书中主要讲了如何说服,影响他人的六大原则。结合了大量作者亲身卧底的实际案例和一些社会学实验结果来论证每个原理。
因为书中有很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所以读起来没那么枯燥,很容易让人引起共鸣。比如“为什么汽车经销商在顾客掏钱买车之后才会建议顾客买各种配件”,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在国内4s店买车之后,销售都会向你推销各种装饰大礼包,而且成功率很高。经常听到身边朋友抱怨4s店卖的装饰价格比外面汽配城贵很多,但当时买车的时候还是很“顺从”的刷卡了!
因为汽车销售人员利用了“对比原理”这个影响力武器来让你就范。对比原理就是两件东西一前一后展示出来,我们实际感受到的不同比它们实际存在的不同更大。
当你花了十几万甚至更多买了一辆车的时候,再花几千块买一些汽车装饰用品,你会觉得和前面的大钱比起来,这些小钱没那么重要。也不想花太多精力再做更多选择,于是就按下里自动按键,4s店销售人员的策略就得逞了。
影响力这个巨大的武器在我们生活中时刻都发挥着作用,我们为什么就没有感觉到呢?
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给出了解释,当时我也是带着莫大的好奇一口气读完第一章。
作者从动物行为学的角度,开始说起,经研究发现雌火鸡是靠小火鸡”叽叽“叫声,来判定它是否需要照顾喂食的,当实验人员把一只充气的老鼠玩具(老鼠是火鸡的天敌)放到雌火鸡前面的时候,它会立刻补上去撕咬它,但是当给老鼠玩具装一台录音机,播放火鸡宝宝”叽叽“的叫声时候,雌火鸡就会把老鼠收拢到自己的翅膀底下,但录音机一关,老鼠又回遭到猛烈的攻击。
也就是说它的行为就像一台机器,母性的本能完全受一种声音的自动控制,而且动物行为学家发现大量物种会有盲目而机械的规律性行为模式。
总结:只要你触发了某个特征,某个行为就会自动播放。比如斗牛场的牛只要看到了红色布,就能激发它的斗性。
看到这里你心理会犯嘀咕,这些都是低等动物的特性,我们作为高等动物也会受到这种”自动播放“特性的影响吗?
心理学家指出人类的自动性和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类的自动行为模式大多不实天生的,而是后台习得得,它比低等动物连执行步骤都是固定的模式更为灵活,并可对大量触发情景做出反应
自我感觉理解一个原理最好的方法就是实例。
举个栗子”在一个高级旅游景区,珠宝店绿宝石起初怎么促销都卖不掉,后来由于售货员的误会把价格抬高了一倍,顾客们却一拥而上买了个干净,为什么她们的行为会如此古怪呢?因为大多数生活富裕的度假客,对绿宝石的认识并不多,他们只能用“一分钱一分货”的标准来选择,价格就成了质量的触发特质,于是价格贵=好东西这种自动模式行为就在你选珠宝又不懂的情况下发挥了作用。
特别在信息泛滥的今天,人们要做的选择太多了,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来做出这些选择,所以我们便会依赖于我们的范式,我们的首选经验。根据少数关键特征把事情分类,一遇到这样那样的触发特征,就不加思索的做出反应。
著名哲学家怀特黑德曾断言“文明的进步,就是人们在不假思索中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我想这也是互联网产品设计,运营活动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能够想办法触发用户顺从的特征,利用影响力武器,从而迫使用户在不假思索中顺从,产品的目的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今天先到这里吧,写的过程自己又梳理了下这本书的第一章,思路还是有点乱,希望别人也能看的懂,接下来打算把6个影响力武器结合自己的感受絮叨下,欢迎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