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但是很幸运我父母都是特别善良,孝顺的人。记忆中,只要家里有“好菜”,爸妈定会叫上爷爷奶奶到家里吃饭。爸爸还是个超级乐天派,就算日子都过得再揭不开锅,他依然能阳光自信的面对生活,从未给过家人负面情绪。或许我乐观豁达的性格就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吧。
带着这份阳光与善良,我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刚结婚时,与公公婆婆因为某些难于启齿的事情还是闹得很不愉快,一直耿耿于怀他们对我的不尊重,结婚后对他们二老一直很冷淡。直到自己为人父母,才放下一切过往对错,因为不想让我的孩子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成长。有句话说“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你就努力变成什么样的人”。是的,如果连自己都只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又怎能培养出心胸开阔的孩子尼。所以,选择原谅,选择放下,化解了和公婆的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一直以来我自己身上都有许多缺点与不足,可是却一直没有改正。感恩孩子的到来,有了他,很多坏毛病终于得到了改正。年轻时偶尔会爆粗口,有一次,心情很烦躁,随口说了句粗话,正好遇到儿子学说话的时候,他就学着我说粗话,还眨巴着眼问我是什么意思?当时的我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也无法给他解释。猛然间醒悟过来,我可是孩子的榜样,我可不想要一个满口粗言秽语的孩子。于是,我时刻惊醒自己,做个文明人,做个文明的妈妈,绝对不能再说“脏话”。
上学时,我还算是个比较爱学习的人,偶尔看看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生生活过得充实有趣。参加工作后,没几年就开始进入倦怠期,不思进取,玩物丧志,惰性思想十分严重。有了孩子,就希望他是个爱阅读的人。我开始重拾书本,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教育教学的书籍,从手机上碎片化学习,空闲时候听听音乐,翻翻书。我看书,儿子也看书;我运动,儿子也运动;我看电视,儿子也跟着看电视。孩子就像一个小小的复读机一样,每天模仿着大人,我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有句话说“从小听故事长大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记得儿子2岁左右,我们就开始给孩子“玩书”,所谓玩书就是把书当玩具。儿子的第一套书是一套有声图书,一开始是我们陪着他一起点,一起看;后来变成他自己点,自己看。儿子对这套会发出声音的书十分青睐,每天睡觉前必点点,第二天睡醒必点点。每晚睡前我们都会和他一起共读一本书,有时是老公陪伴,有时是我陪伴,有时是听音频故事,有时是我们朗读绘本,有时很懒就随口编故事。就这样故事变成了哄睡神器。后来,又陆陆续续给他增添了贴画书、益智拼图、走迷宫类图书、立体书、翻翻书、纸板书等等书籍。现在,儿子快7岁了,听故事变成了他日常生活中必须品了。
没有孩子的时候,明明知道边吃饭边看电视是个坏习惯,可一遇到喜欢看的节目,总是放任自己边吃饭边看电视。自从有了孩子,不能再任性了,为了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求孩子吃饭不看电视,自己又怎能违背。现在我们家已经养成,一到饭点就自动关闭电视。
儿子三岁左右那段时间,特别迷恋动画片,每天对着电视,无论说什么他都停不下来,而且脾气十分暴躁。为了帮孩子“戒掉”电视瘾,一得空,我们就带到到野外玩耍,玩泥巴、玩水、寻找虫子、抓鱼、野餐……只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坚持一段时间后,儿子对电视也不那么迷恋了。
儿子身上也有许多不足,做事磨蹭、吃饭慢、挑食、爱发小脾气……为了帮助儿子改掉这些坏习惯,我在“大V平台”听了许多专家们的讲座,也向同事朋友们交流育儿方法。其实孩子们都喜欢听好话,喜欢被夸奖,可是很多时候他们那调皮捣蛋的个性总会让父母抓狂。怎样说孩子才会听?这是艺术,更是功课。说多了,孩子烦,大人也烦,最终会闹得都不开心。这时,适当的“规矩”是必要的,定好了规矩,比说多少话都要管用。比如说每天玩电脑或游戏不超过30分钟(孩子一玩电脑,大人就帮忙设定闹铃,闹铃一响,自动关闭)等。根据我家孩子的情况,我们商量后立了以下“奖励制度”:20分钟内吃完饭一个奖励,每天主动看书一个奖励,不挑食一个奖励,主动洗碗筷一个奖励,9点以前上床睡觉一个奖励,主动整理房间一个奖励(得到30个奖励后,可以兑换一个心愿)。当然奖励制度要制定得容易些,有针对性些,才能提起孩子的信心,如果太难达到,他们也许就没兴趣了。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孩子让我们夫妻变得更恩爱;孩子让我们明白为人父母的辛劳,不敢不孝敬老人;孩子让我们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孩子让我们更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家庭教育是一门深奥的功课,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方式。无论如何,我都将继续努力,一路修行,一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