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与朋友探讨在文化市场上出现的空白,谈到我观察到的现象,市场上出现的价值稀缺,以及我们也许能做的一些事。朋友问我:“盈利模式是什么?卖作品,卖流量,还是卖培训?”说实话,这问题把我问得有点懵圈了。
盈利模式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记得在1999年时,曾问过一位腾讯创始团队的朋友,那时他也没出什么特别的商业模型,只是说还在持续扩大用户规模;2014年,罗辑思维公号刚刚上线,一群朋友之间疯狂转发之余,大家也都在猜测: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业务在一开始,除了免费满足市场的某方面需求之外,根本看不出什么商业模式。然后,在某一刻,他们忽然开始了商业活动,却一点也不违和;再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他们绝不只局限于一种盈利模式,各种各样的商业形式百花齐放,看上去似乎干什么都能挣钱。且不说腾讯这个巨无霸,仅看看罗振宇,卖书、演讲、办节目、做“得到”,忙得不亦乐乎。
也许,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对于“盈利模式”需要有一些新的观念了:
- 首先我们需要的是提供价值,即使这些价值在当下看不出商业模式;
- 然后我们需要勇敢地开始行动,在前进途中摸索;
- 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成形的商业模式,而是探索我们要提供的价值,以什么方式展现是最好的模式,这些模式一定不只一种,一定就是我们现在还说不清楚的盈利模式;
- 相信“相信”的力量:我们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发展中一定能找到契合点;
- 因为价值,因为勇敢,因为不拘泥,因为相信,所以我们会创造出更多可能性,所以我们终将从拥抱未来,走向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