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天性,喜欢自由;喜欢被认可,被肯定;也要在认可中做事,形成自己的能力,得到价值感。
而过多的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另一方自主的权利,限制了他的自由;
也是在告诉他“你不行!所以我要代替你做。”这个潜台词势必引起被付出者内心的抗拒。
同时,被付出者没有机会锻炼出自己的能力,没办法证明自己的价值,内心也会产生深深的自卑、挫败感。这种感觉要么使他陷入攻击否定自己,走向抑郁;要么使他无力,不想依赖又摆脱不了依赖,产生怨恨,转而将攻击指向付出的那个人。
2、当心灵未成长时,付出者的付出往往是以自己过往的遗憾为前提,给予别人的是曾经没有得到的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别人真正的需要。人家要A你非得给B,错位的给予当然得不到感谢。
3、心灵未成长时,付出者潜意识里会以过多的付出把自己置于道德制高点,从而控制被付出者满足自己的要求,或者以讨好的心态期待对方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而对方并不明所以,或者即使明白,也因自己的匮乏无力达到那个要求,无力满足付出者的心灵需要时,矛盾和怨恨由此产生。
正念的付出,在付出时,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有没有期待?在做的过程感受自己的能力、价值感,感受内心是否甘心,欢喜?还是明明不欢喜,也在勉强自己,讨好对方或者期待被肯定和感恩?
分清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包办他人的事。
每个人来到这世间,灵魂是需要成长淬炼的,过度的付出,剥夺了别人成长提升的机会,所以往往得到的不是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