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可每一本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个世界,生活中我在不同的世界里神游同时也洗涤着自己的灵魂。一本好书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修炼和品质的塑造是很重要的,而我本人也是个书痴。无论从是视野广度还是思维深度来讲老师都要远远强过于我们。所以,一般老师推荐的书我都会认真的去看去思考去领悟。另一方面老师推荐的书目是优秀的,我只有读了老师读过的书也才能有机会像老师一样的优秀、博学。我们物流专业属于经管的大类,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才不过二三十年,所以在有些方面包括技术,市场推广等欧美一些国家的确是要强于我们的。所以国外的好多管理思想以及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思考的,但关于营销类,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各国人民的思维习惯也有其各自的特色。营销是启发需求的工作,也是做消费者思想工作的。生活在中国这样需求环境中的人,其所适应的营销模式和其他国家也存在着差别。所以我拜读中国的一个营销前辈—刘永炬的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主要感受或者说是收获吧。
营销一定要本土化,纵观营销发展史,都是从产品阶段到市场阶段,再到情感阶段逐步发展的,而早期的中国营销人却一下子跨越了很多阶段。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外国人不一样,国外将求法律和规则,对此他们会严格遵守,而中国有很多情感的东西,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所以国内外对事物的理解以及产品营销方式有差异。这些差异在营销实践中表现得很明显,例如买一件名牌西服,它是个情感的东西,在国外买一件穿上就直接是地位身份的象征。在中国老板穿才是品味。所以品牌的概念在中国产生了区别,品牌情感造成的欲望不一样,大家都穿名牌时,这种欲望就被淡化了,产品给的只是利益。所以在中国做营销一定要有中国特色。
中国的营销与国外另一个不同点就是产品所处的阶段不同。在不同的阶段,应采取的营销策略和方法也不同。营销是做消费者的思想工作的。我们说在什么阶段做什么市场。市场是一个群体需求,不是个人需求,所以说市场就是一群人。需要了解市场不同年龄、性别、经历的人的想法和思维习惯。中国的市场营销,往往存在很多观念误区。我们都说中国市场很大,一般我们使用人口数来衡量的,但这十几亿人里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多少老人,产品到底属于哪个群体,定位是什么?比如即使是针对女性的产品,职业,收入都是我们应该考虑在内的。中国是个特殊的市场,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区域的文化差异也很大,民族又多,各个朝代文化沿袭和传承在各个区域的体现有不一样。还有消费者所在的区域地貌、气候特点也不同。沿海和内陆的发展基础与地理条件的差异,都决定了营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