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决定回老公东北老家看看,由于决定比较晚,早已没有火车票,于是决定开车前往。
既然是开车,行程就比较自由,在研究路线时,意外发现可以经过辽宁省朝阳市,那里有一个国家地址公园,在辽西到云南恐龙化石地质带上,有三十多种恐龙化石。
于是旅途变得充满了期待。早6点出发,中午12:00到达朝阳鸟化石地质公园,公园很宽敞,随处可见各种大型仿真恐龙,时不时发出低吼声,在人际稀少的地质公园内,更营造了神秘气氛。公园内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建设得非常气派,建筑风格与云南禄丰恐龙谷、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等非常相似,基础设施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充满期待地走进博物馆,空旷的大厅里一个人也没有,儿子下意识地拉紧了我的手,有点退缩的意思。我则拉着他壮着胆子往里走。先看了博物馆的分布图,共分三层,一层有热和生物展厅、木化石展厅、宇宙探秘、恐龙展厅;二层有哺乳动物展厅、古植物进化展厅、恐龙与鸟类的起源、昆虫世界;三层有新生代哺乳动物展厅、人文化石展厅等。
看到这些介绍,儿子又来了兴趣,说最想看的是热和生物展厅、和昆虫世界。要知道中科院古生物所的徐星教授就是因为在辽西发现了带羽恐龙化石,从而印证了鸟类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轰动,并入选2007年度世界十大科技发现。我们按照指示图往里走。热和生物展厅里的化石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品,清晰而完整的骨骼化石、植物化石呈现在我们眼前,甚至连恐龙的尾部、植物的脉络都清晰可见。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化石只有编号、没有解说,参观者无从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化石;随处可见的电子显示屏也都是黑屏,没办法点击进去。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只能走马观花,看个热闹。想问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讲解,结果上上下下,三层找下来,一个工作人员也没发现,成了我们的专场。虽然有一大堆问题想问,但也只好不甘心地离开了博物馆,想去木化石林看看。
顺着指示牌往博物馆左前方小路走去,积雪覆盖着路面,伴随着咯吱咯吱声,没看到期待的木化石林,倒看到一个亭子和一座假山,假山前立着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神龙吐浆”,石碑上详细介绍了一个乾隆皇帝给干旱的当地带来雨水的传说。但这个好像和严肃的科学不沾边?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又找了一段,还是没有发现木化石林的踪迹,而且诺大的地质公园中,好像只有我和儿子两个人……
初始的兴奋渐渐被不安代替了,我们决定往回返。选择了一条捷径快速跑回大门,一路上没碰到一个人,直到看到门口两个工作人员悠闲地靠在门厅里玩着手机,我们的心才逐渐平静下来。
晚上发了朋友圈,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汪小林教授秒回:朝阳上河鸟地质公园是我1999年发现的地点,2000-2001年我主持发掘过两次,然后在此地建设遗址公园和古生物博物馆,展板都是我课题组帮他们写的,化石标签不清楚。
太牛了啊!对汪老师更加敬仰!
但是瞬间也让我想通了为什么那么好的化石资源,那么好的硬件设施,却总感觉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从总体布局上是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但高大上的外表不能代替里面的内涵,没有详细的讲解、没有科学的规划,最终的结果导致人迹稀少。
由此联想到东北经济的萧条,实际上与他们的思维模式固化有关,只看到表面收入,想不到更灵活的合作及创新。就拿这个鸟化石地质公园来说,挖掘出了很多个首次发现的恐龙种类化石,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在古生物研究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当地人看到科学家们的关注后,感觉到这是一个很有经济价值的东西,于是在科学家帮助他们规划了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后,中断了与中科院的合作,拿回由他们自己建设和运营。于是,气派的硬件设施和薄弱的知识含量不成正比,这么多无价之宝只是简单的摆在那里,没有深入地研究,无法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无法向观众述说它们的故事。不仅原本期待的经济价值没有体现,日常运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知道怎么能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