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靓颖的母亲大人将一封家书猝不及防地丢在了公众面前,一下子就炸开了锅。给微博炸出了个热搜榜首,给朋友圈炸出了个转发刷屏,给那些如我这般事不关己又想指点江山的写作者炸出了个好话题。实在是有话想说,所以我先给当事人道个歉,原谅我不要脸了。
遑论是非对错,也别拿教育学伦理学的公式生搬硬套,咱先看看这件事情本身是怎么一回事。简而言之,就是姑娘要嫁给一个不讨丈母娘喜欢的女婿,亲妈苦口婆心,姑娘就倔着不听,老娘实在觉得伤心无力看不下去就想着抖一抖女婿的黑历史,找些人来评评理顺便再劝劝闺女,只要闺女能回头,毁点名誉也在所不惜。
没错,简化一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果然,群众的眼睛永远都是雪亮的,看得到事情背后的玄机和原理。更甚者,有大神早就跳出了吃瓜群众只看热闹的坑,跳到了特立独行做公知的溜光大道上。两位当事人发声说的话、写的文,我一个都没看,只是在朋友圈的里那些评论性的文章里兜兜转转地看了几眼才得知大概:有人说当娘的太苛刻,不给女儿留情面,有人说母女关系肯定不好,当女儿的都恨嫁成这样了,有人说中国的父母应该学会独立,还有人说,做爹娘的不应该强制性要求孩子非得感恩……林林总总。
由此可见,雪亮的不只是群众的眼睛,还有群众的嘴巴,怎么说都行,反正当事人又不是你我。
试想一下,一个是含辛茹苦的单身母亲,一个是不懈奋斗的孝顺闺女,能有多大仇,非得要咱们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跟着去辨个是非对错。这些由于此事引发出来的文章从逻辑上讲,不得不说,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可感情(亲情)的事儿,它从来都根本不跟你讲究什么逻辑。
另外一个让人觉得尴尬的点在于,拿笔杆子去分析对错的人,咱往上数三代,哪个不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大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哪个没有被教育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哪个没被父母提醒说咱家里不富裕,你要学会节俭别浪费,哪个没挨过打,哪个又没有被“道德绑架”过。
这群根子里都带着淳朴和华夏文明的人,接受了那么多年的“粗鲁对待”的教育方式,好像也没把我们培养地多么黑白不分或者穷凶极恶吧?不然,你哪有这个逻辑和能力去在这指责别人的种种,并对其加以剖析论之对错,还说的那样异彩纷呈。
我刚结婚的头一年,由于一些原因,老婆跟我闹离婚,爸妈跟我要断绝关系,甚至闹到了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站出来评理的火爆场面。有说我爸妈老糊涂的,有说我老婆不懂事的,总之你们说什么,伤害的都是我,我那时候只想,哪凉快你们哪待着行不行。
当着孩子的面儿去指责、谩骂、甚至去攻击她的母亲,但凡有感情的亲子关系,孩子总会是打心眼里心疼的;当着母亲的面儿你去辱骂她的闺女,她也总是会气消了之后会想找你去拼命。有人可能会说,可这不是她们自找的么,谁让她们把家事儿公诸于众的?那么好了,按照您这种理解,我大热天的穿个热裤吊带去挤地铁是不是就证明可以随便蹭我、摸我、甚至睡我咯?
清官难断家务事,让这娘俩冷静一下,毕竟女大不中留,再舍不得也没用。她选择的路是她的,哪怕可能会走错,她也需要去趟一趟;女儿应该也要明白,老娘通过自己的或许有的经历来折射了女儿未可知的人生,处理这件事的方式确实是有点不冷静,但若不是爱的深沉,她又管你作甚?
只要出发点是善良且有爱的,对错都是别人的事情。
2.
我喜欢上“安陵容”陶昕然,也就仅仅是从她那一句“操你大爷”开始的。
没为人父母的可能不知道,你去诅咒别人刚刚出生的孩子是一种多大的恶。陶昕然如若在这个时候再表现出忸怩作态、一笑而过、或者闷不吭声大人大量什么的,那倒真应该一个好演员的定位来对其加以表彰了。
我初为人父的时候,心里敏感到不行,神经紧绷到不行。会做一些孩子被人偷走、被人杀掉的乱七八糟的梦,然后起来赶紧去查周公解梦以探吉凶,会去一天到晚打好几个电话询问孩子的饮食和行踪。所以,父母心,是一种动物本能,都是吃饭拉屎的主儿,明星也是人,骂一句脏话就别提升到道德高度和舆论层面上来加以评判了吧。
太理性的东西对于无所事事且情绪精力都饱满的人来说,或许总会多些冷冰冰的无趣。
陶昕然转发了那条诅咒孩子的评论并脱口而出一句脏话,骂得那个小姑娘迅速涨粉。再去看看她微博下面的评论,惨不忍睹地像个车祸现场。粉丝们调头狂奔,有诅咒这个小姑娘未来孩子的人,有骂她品味low到爆,关注的明星是脑残的等等,我看到的不是一群人,是一群疯狂撕咬的丧尸,除了撕咬,好像别无他径。
丧尸撕咬好像是为了排除异己,而有血有肉的人去撕咬别人,好像并不讲什么立场和道理。
爱较真,够理性,脾气暴,情绪浓,对于一个活着的人来说,这都是能帮你感知这个世界的好本事,它们充分的证明了我们存在,可真不是让我们拿着自己的喜好和不分青红皂白只求快感的动机到处满嘴喷粪的,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兽性和人性的区别,一字之差,天壤之分。
3.
1935年,鲁迅先生有一篇叫《论人言可畏》的文章收录在自己的《且介亭杂文集》里,那一年有一位叫阮玲玉的女明星不堪舆论,香消玉殒。
文中说到过这么一段,现在琢磨起来仍觉得历历在目:
读者看了这些,有的想: “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玲玉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化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但靠演艺为生的人,一遇到公众发生了上述的前两种的感想,她就够走到末路了。所以我们且不要高谈什么连自己也并不了然的社会组织或意志强弱的滥调,先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罢,那么,大概就会知道阮玲玉的以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为她的自杀,和新闻记事有关,也是真的。
文字大意大致可以分为两层来进行理解:
1.
由于自身的缺陷,总希望能从比自己强的人身上另辟奇径找到不同的角度予以自慰,不管找没找得到,只要还是会心里不平,嘲讽贬骂总会让人觉得过瘾;
2.
评论家和审判者的嘴脸向来都会让人不由得觉知自己的高贵,品评别人的成本也低到根本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仿佛自己掌握了生杀大权,管它对错,尽管喷。
由此可见,自来就有的优良传统一直都在不断地被发扬传承、精简进化中。只不过现在缺陷更多的不在衣食住行富有贫穷,是人心。缺什么就会越炫耀什么,这是种通病。而肆无忌惮地去喷的成本比当街吐一口浓痰的成本都要低很多,有个能打字的智能手机,有个几块钱的流量,便能揭竿而起所向披靡。
一张嘴,一动念,可杀人,也能救人。佛魔天地,须老僧入定,须佛陀苦行,方能挨得过这刀光凛凛,不够勇敢和不够钝感的人,除非敢于面对惨淡的现实和淋漓的鲜血,不然最终也会被削割地血肉模糊白骨森森。
国民的觉醒和思想的独立,向来都不是无限制无责任的所谓自由言论,是摒弃暴戾和征伐秉着一颗慈悲之心的睿智和淡定。不轻易妄言,不乱下结论,别随便乱喷——毕竟那是个用来进食的部位。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