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意思就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表面看似前辈给我们熬的一碗浓浓的鸡汤啊,仔细琢磨,好像不是那么回事。至少放在当代有几处异议。
1、每个人都是唯一的,不能拿同一个标准衡量。这样的标准评论子孙,为免太强人所难了,林则徐功成名就,是个不世之才,子孙后代比得上你才算合格,比不上的话就是愚钝的庸才。这样判断太武断了。不能因为自己自学成才了,就要求子孙后代也自学成才,要知道自己成才也许有很多机缘巧合的运气在里面。既然自己摸索出一条成功路径,为什么不能和后代分享呢?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也没什么不好啊!也许子孙后代没有这样的运气呢?人生何其复杂,每一段人生都要靠自己悟,太浪费时间,万一走了歪路,这个试错成本太高了。
2、子孙要成才,不能任其发展,应该言传身教加以引导。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个人觉得重点不应该放在留不留钱上,而应该放在,怎么培养子孙像他自己一样出色,甚至青出于蓝。成功路径毕竟走过一次,要指点晚辈,建立好的家风,让孩子耳濡目染,把经验教训传承下去。
3、既然贤而多财则损其志,那为何自己要赚那么多钱呢?难道自己不会损其志吗?
4、名门望族,是要靠几辈人努力积累沉淀的结果。不然为什么说三代人才能培养一个贵族呢?
第一代提供资本潜力(比如地产,比如知识);
第二代创造物质资本;
第三代产生精神价值。
所以要想光耀门楣,成为显贵的话,第一代就被自己扼杀了。
所以,这碗鸡汤我就不饮了,我的想法是,趁着咱们国家的阶级尚未固化的时机,赶紧奋斗,尽量为子孙后代拼得一个不下桌的机会。然后,找各路名师指导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话说得有点满了,不过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