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一生都依赖于孩子,孩子却承载不了这种依赖,中国父母悲哀其三。
孩子年幼时,父母倾心照顾,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呵护孩子,替孩子安排人生轨迹,孩子的思维还未成型,无论经济还是意识,都完全依赖父母,孩子心甘情愿被父母管理,父母更是发自内心去照顾孩子,孩子的成长就是父母最大的期盼,这个阶段,虽然父母身体是最累的阶段,心理上却是最幸福的阶段,完全满足于被孩子的依赖。
孩子成年后,随着思维的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虽然经济还未能完全独立,但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轨迹,此时,最好的方式是,父母逐渐由包办转为扶持,给孩子自立的空间,让孩子慢慢成长成熟,然而,很多中国父母,却未做也不愿意做任何调整,即便收到孩子的反抗,也依然不甘心,生活重心依然围绕着孩子。父母意识形态的未改变,很容易造成孩子成长和自立能力的偏差,同时,孩子和父母双方都存在强烈的不满足感。这个阶段,父母和孩子双方更多的是心累,被孩子依赖的失落感已经开始滋生。
孩子完全成熟,经济和意识完全独立。这一代孩子,由于从小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浓,同时,社会也在进步,传统的那种养老意识和亲情意识对他们已经是渐行渐远,而父母,传统的意识还在骨子里,此时,有可能父母继续主动付出参与孩子的生活,比如带孙子等等,孩子继续认为理所当然,有可能孩子完全自立,但对父母的关爱却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无论怎样,父母对孩子还维持着一如既往的期盼,这是的父母,就活在一种期盼中,无论怎样都难于改变意识,未去接受这种意识和现状的改变。
这就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时代在进步,意识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终身为孩子而活,依赖于孩子,依赖于被孩子的需要,却搁置了自己的生活。
斗转星移,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独立性增强,或许,那时的父母会活得自我、活得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