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写作课》作者是美国小说家华莱士·斯泰格那,在威斯康星大学、哈佛大学均任教过,后来在斯坦福大学开设了创意写作课,这本书是他创作谈的集结。
先来定义一下创意写作吧,Creative Writing,发源于美国,目的是培养作家,认为写作是一种可以被培养的技巧。形式主要以诗歌、小说为主,有的学校还加入了戏剧。其实国内一些文学类的写作训练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认为创意写作的目的是给读者带来美学的愉悦体验,包含着对某种意义的追寻,包含惊异与发现元素,并让人感同身受。
看这本书时,我正在孤独地进行歌词创作比稿,书里的每句话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像终于找到了知心人和我分享创作中的孤独体验,并告诉我,都这样,慢慢来。
书里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分享,比如:
1、思想不是最适宜于小说的主题,它缺乏足够的戏剧性,它充其量是个副产品,是随着故事的展开,在读者自己脑中形成的,应当如草蛇灰线一般,在人物、地点和动作的选择编排中暗示出来。如果一个人萌生了创作关于观念的诗歌或故事的想法,他就已经站在了荒谬的边缘,他只能高谈阔论,因为概念和观念没有戏剧性。“一个舞台上的麦克白,胜过千万篇关于野心的论文。”
(我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习惯在文字中强行加入说教式的观点,最常用的词就是“别××”“要××”,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找到了更多方式替代直接的观点输出,写的东西也没那么有压迫感了)
2、作者的才能取决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描写他想描写的一切,同时又不至于模糊框架的棱角。正是这个框架、这些限制,为读者提供了有限的视角,让他们得以在聚光灯下和焦点中审视一切。
(写词时,很容易往宏观了写,什么都想要,那样反而模糊了焦点,让读者很难代入,所以在学着把切入点缩小再缩小,缩小成一个画面,一个静帧,而不是一整部电影)
3、年轻作家无须为自己将要向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还是其他什么流派而担心。他所处的时代会带他接触到大多数思想流派,而他的热情会推动他去跟随其中的一派,或者他会不时地改换门庭,直到找到自己路。大多数有潜力的作者都是杂食性读者——这是他唯一的学习方法。
(如果还没有作品的积淀,就着急定义自己,给自己分类,会局限自己的发展,不如什么都多尝试,作品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4、从他们儿时发表在校园报纸上的第一首儿童诗歌算起,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进入一段缓慢而漫长的学徒期做准备。
(稚嫩的发表,只是开始,学习是漫长的过程,创作是一辈子的孤单。)
5、真正能够成为作家的人不需要有意关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生活自然会击中他们。
(太有共鸣了,一切信息、一切情感,扑面而来,我以为是我眼尖抓住了它,实际上是命运将它们抛向了我。)
6、眼界是个伴随一生的问题——有时候它是自觉的目标,有时候则在无意识中显现。你选择拓宽自己,因为你是这样的人。你成长,因为你不满足于故步自封。你就像不停咀嚼的海狸,如果停下来,牙齿就会长得过长而封住嘴巴。你成长,因为你想成长;你眼界开阔,因为你受不了做一只井底之蛙。
(这段话直接破防了。不满足于故步自封太辛苦了,真的太辛苦了,但又能怎么办,这是你的底色,是你的命,就苦着、熬着吧)
这本书不厚,没有教你一二三要怎么做,是像聊天一样的分享,非常好读,特别适合正在进行文学创作的人,它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