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总是一副看起来什么都懂的样子。
你给电车换了原装电瓶,他会说你:原装的也不怎么样,卖的又贵,不如换个杂牌子的,用起来跟原装的一样。
你开了公众号,他给你支招:给每个朋友发一条微信,让他们加你公众号,然后截图给你,写了文章让他们转发。我跟你说,那些大号都是这么干的,还有的从某宝花钱买粉丝呢。这都是套路,你不这样干,肯定没粉丝。
你说,你看人家年纪轻轻就创业成功了,真厉害。他说,他不是“富二代”就是“官二代”,要不就是有个有钱的亲戚,那些创业艰难啊,最苦的时候住地下室啦,都是欺骗你们这些脑残的。没有背景创业肯定不行,因为这年头就是关系社会呀!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在浙大培训时,教授提到自己饮食,一盘西葫芦用水焯过,拌上香油,他吃得津津有味;他的母亲在乡下收购笨鸡蛋给他们吃,两元钱一个的笨鸡蛋,他常常送朋友们一起分享。
然后,身边就有人说,这教授有毛病,养生走火入魔了吧!还有人说,乡下的笨鸡蛋不一定是真的,还两块钱一个收购,脑子秀逗了吧!还有人说,他是因为年纪大了,所以口味清淡,一定是想多活几年。
我当时就呵呵了。吃着地沟油,向往食甘厚味的食物,无肉不欢的人,当然不会理解素食主义、轻断食主义者的世界。正如我们穿一件几百元一件的上衣就觉得很奢侈了,根本不了理解为什么有人花几万块钱买一件内衣。
像我们这种还停留在“肉是最好吃的食物”阶段的人,怎么能理解留学回国、穿着私人定制衬衣的教授的饮食观呢?
无知不是我们的错,可是“以已度人”就是我们的浅薄了。很多时候,你看似洞若观火,实际只是站位太低而已。
02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大概就是看过了很多风景,看过了很多人生,便不再把自己当成衡量万物的尺度。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拿自己的主观意念去评判他人是非,似乎我们就是至高无上的“度量衡”,是万物的标准。
就像《一个人的朝圣》中,一对夫妇知晓了哈罗德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准备步行627英里去看他身患癌症的老友的计划时,那个男人表示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个女人说他:“你每次都是这样,一有人做一些你没做过的事,你就忙不迭地说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前段时间,我在帖子里看到很多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村民做贡献。有的为村里开办幼儿园;有的开淘宝店,卖村里的特产;有的找到自己的大学教授,为村民联系培训班;还有人筹资建蔬菜大棚种五彩西红柿。我们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很多人质疑,说这只是在“作秀”。
他们说,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能干什么呢?这些都是糊弄上级的“政绩”。
在他们眼里,这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肯定更是做不到了。可是凭什么就要看低那些抱着一腔热血从城市回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呢?你认为的“毫无前途”,也许是别人眼中的“重大时机”。
尤其是抱着这样想法的管理者,他们总是以“刻板的印象”看待别人。看似对“套路”把握得很透彻,其实呢,识人不明,只会错失一个又一个的人才。
我们不断学习,不断走出去看外界的风景,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不仅是为了提升自我,更是为了开阔思维,不再以自己作为评判标准。
人,往往要走出“小我”,才能真正体验人生的多姿多彩,才能遇事不囿于自我,不封闭内心,才能为人生打开波澜壮阔的篇章。
03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我们在嘲笑别人的时候,没有看清自己其实是只“井底之蛙”;我们在质疑别人言论的时候,不知道原来是自己没有体验过浮华。
叔本华说:你所看到的世界不过是你内心所投影出来的世界。
科学家用美丽的公式去看待这个世界,哲学家用理念的思考去看待这个世界,艺术家用色彩的变换去看待这个世界。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价值中立的观念,想把事实和价值分离开来。可是人们“对不同事实的选择性研究”和“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解读”都不免会掺杂自己的观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很难改变自身对事物的一些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来接纳那些跟我们预期不符的事情。
我们要不断学习。一个三本学校的学术大牛,到了名校或许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在一个小城市呼风唤雨的土豪,到了京沪基本上就毫无存在感了。我们要牢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古训,不要总觉得自己有多么牛逼。“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你的眼界螺旋越大,你便越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我们要学会谦逊。“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于不了解的事物,要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不懂装懂,贻笑于大方之家。当我们囿于小我,在自己的“成就簿”上不省人事的时候,你要时时提醒自己:“不是你多猛,只是平台冷;不是你多阔,只是对手弱。”
我们要学会审视自己。当你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你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吗?你知晓人家的生活背景吗?即便是给那些向我们求助的人出主意,也一定要记得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不然在我们的价值观为主导的审美意识和自我标准之内,一味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很容易陷入自以为是的傲慢之中。
不要总是一副“我已经参透人间万物”的傲气,不要为自己在小小的世界取得的成绩激动不已,我们要做的,是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攀爬高峰。
当看过足够的风景,便不会认为自己便是上帝了。